夏季的湖里、池塘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片碧绿、茂盛的荷叶丛。每当下雨时,雨滴落到荷叶上,但雨水却不会把荷叶打湿。不仅一丝雨水也没沾上,连带着荷叶上头原有的灰尘也被雨水带走了。正因为这种不沾染一丝灰尘、洁净清爽的特性,荷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赞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么,到底为什么荷叶有这种自净能力呢?
荷叶为什么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1997年,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威廉·巴斯洛特通过一项实验解开了这个秘密。
原来,荷叶表面布满着许多高度约为5~9微米的乳突,乳突之间的距离约为12微米。而且,在每一个乳突上面,都长了许许多多蜡状突起,这些突起的直径约为200纳米。如此一来,每片荷叶都像是一个挤满了柱状建筑的城市一样,而且是“大柱子上还有很多小柱子”的城市。同时,每一个蜡状突起由于其表面具有排斥性,就像是给整张荷叶铺上了一层保护膜一样,能抵挡住任何液滴的侵入。
所以,当水滴落到荷叶上时,这些密集林立的大大小小的“柱子”就对水滴产生了排斥性,使水滴无法侵入到“柱子”的间隙里,从而使荷叶保持干爽。当有灰尘等污染物落到荷叶上面时,同样也会被这些蜡状突起挡住,所以,雨水一来,灰尘就会立刻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剩。荷叶就是靠着自身这种独特的叶面结构保持干净、清爽的。这种自净现象被称为“荷叶效应”,也叫做“疏水效应”。
当荷叶上面的蜡状突起因为受损而丧失时,荷叶的自净能力也就被破坏了。假如荷叶受损不严重,还能够通过正常生长继续分泌蜡质,随着蜡状突起的增多,荷叶的自净能力依然能得到恢复。
动植物神奇的“疏水能力”
实际上,不仅仅是荷叶,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的叶子都具有这种自净能力也就是“疏水能力”。
威廉·巴斯洛特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找来多种植物的叶子,撒上极细的灰尘粉末,然后模拟雨水淋在叶面上的场景。之后对每片叶子残留的灰尘比例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发现,在他找来的共8种植物中,有四种植物在实验过后,叶面残留灰尘在40%以上,而另外一半因为有较好的疏水能力,叶面残留灰尘只有不到5%。这些植物有着与荷叶表面类似的叶面结构,都布满了纳米尺寸的微小乳突。只不过,在所有具有疏水能力的植物中,荷叶的疏水能力是最好的,因此荷叶的叶面被称为“超疏水表面”,这是由于荷叶表面与水滴之间的排斥度极其强烈导致的。
除了植物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动物,也具有与荷叶表面类似的结构。比如海豚的皮肤虽然看上去十分光滑,实际上,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它的结构也是微纳米型。这种结构能帮助海豚实现皮肤的自净功能,避免被海洋当中很多细小的有害微生物附着在身上。
另外,在昆虫当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知了的翅膀上也具有这种细小突起物,能帮助翅膀不被水沾湿从而保持正常飞行。另外,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自然界约有1200种昆虫具有这种疏水能力。这些昆虫通常都需要在水面上行走,微纳米结构通常位于腿部。
“荷叶效应”的广泛应用
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当人类设计师想要实现各类设计上的高效、合理时,他们往往会向自然界中的各类植物、动物“偷师”,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人类无数巧妙、可靠、灵敏的设计和方法,都是以植物和动物的某项特殊能力为灵感而发明出来的。同样,“荷叶效应”也被科学家所重视,通过借鉴荷叶的疏水结构,人们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超疏水材料,并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疏水油漆。这种油漆采用纳米材料制成,具有自清洁能力。人们将其涂在建筑物表面上,当下雨的时候,通过疏水能力,油漆上面的各种灰尘就会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建筑物就能够长时间保持外表洁净。
疏水玻璃。借鉴荷叶效应而制成的玻璃,也具有自清洁能力,能够长时间保持干净、透明。当摩天大楼的窗户上应用了这种玻璃时,再也不需要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擦玻璃了。
疏水衣物。当衣物的纤维中加入了纳米颗粒时,衣物也就具有自清洁能力,能够有效减少灰尘附着,从而免去洗衣的麻烦。
新闻推荐
足协要办“我要上奥运”向社会选拔国奥球员,拟组红、黄、蓝三队
本报讯(中新)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足协将组织大范围的适龄球员选拔活动———“我要上奥运”,以1997年出生的球员为主,全国的适龄优秀球员都将得到展示的舞台。这种面向大众选拔形式也是足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