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民
七月的时节,在德国的城市、村镇和山野中穿行,就如同在花的世界遨游。漫山遍野的山花、城市中的花坛、楼前房后别致的小花园、阳台、窗台千姿百态的盆花……看到这美轮美奂的景象,一种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我不由得对德国花园般的环境啧啧称赞。
走在小城吉森市古老的街道上,不仅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引人注目,每家每户的庭院中盛开的鲜花煞是喜人,有常见的玫瑰、绣球、扶桑、并蒂莲,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抬头一望,不大的窗台,窗明几净,精致的花盆上怒放着海棠、牵牛花,小巧玲珑,点缀得当,独具匠心。阳台上更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用各种特别的花盆,有骑在栏杆上的,有吊在上面的,有摆放在阳台上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分明就是一个小花园。五彩缤纷的花卉竞相绽放,仿佛进入了一个花的海洋。这些花共同特点是生长茂盛,花朵鲜艳,没有残枝败叶,死花烂草,体现了主人的勤劳和情趣。
行走在乡间的公路上,不时看到漂亮的农舍,不论房子大小,院中总有一两棵类似于茶花、杜鹃式红花椴木似的花树,枝头开满鲜花,就像是一团艳红的火球,给人的视觉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主人精心栽种的小花坛有模有样,品味极高,各种草花竞相开放。院墙都是用树和花做成的,修剪的非常整齐,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花环。远远望去,色彩斑斓,浓妆淡抹,分外妖娆。
德国人栽种花还有一个特点,把花朝外,虽然自己看不到花,但是一到大街上,却能享受一片花海,给别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表达了他们的人性美,生活态度和传统。就像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人着想也对自己有好处。季羡林先生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写道:“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国人觉得爱花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把美丽奉献给别人,与他人分享是一种境界。
德国在战后,民生凋敝,城市满目疮痍。人们只能用大片的植物掩盖城市创伤,也藉此来抚慰心灵的创伤。战后重建,经济冲上快车道后,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来,很多人内心苦闷,无处排遣,于是养花种草就更进一步地传播开来。这种奇特的现象,造就了德国无论大小城市都有连片的绿茵草地、家家都花草繁盛的景象。初来乍到的外国人看后都惊叹并赞赏不已,但老一辈的德国人却知道,这满目繁茂背后的心酸与无奈。
德国花的产业也是非常大的,城市、乡村、小镇、教堂、小巷都有花店,而且生意很好,德国每年消费的鲜花数量,在欧洲排名第一。我在斯图加特超市店看到鲜花的品种多而全,花盆也很奇特,放在什么地方的都有,德国的花卉很大部分是从亚洲植入的,但德国人喜欢的百合和国花——矢车菊数量俱多。正是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花的国度才能得以实现。
德国人爱花,仅仅从抚平战争创伤的角度解读是不够的,我想还有积极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高尚的精神追求;营造环境的意愿、对自然的渴望和人生命的质量和品质;文明素养的体现,共同理想和环境对人情操的陶冶等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
新闻推荐
从2000年第一届陶博会开始,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已然成为淄博市城市名片。每年的金秋九月,陶博会都以热情饱满的姿态迎接五湖四海的来宾。陶博会期间,不仅佳客云集,精美的陶瓷展品更是融通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