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德国新闻 > 正文

哲学家写给时代的“励志书”

来源:安庆晚报 2016-11-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陈华文

 

无论什么人,只要找准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坚持朝前走,最后总是能步入人生期待的顶点。与其说这是一种生活信念,还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寄托。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新富阶层的崛起,一些80后、甚至90后,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于是很多人就悲观地感叹道:这辈子能否成为人上之人,完全是取决于父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这种消极的观念扩散开来,必然会腐蚀立志奋斗的青年。读著名哲学家彭富春的传记《漫游者说:一个哲学家的心路历程》,给人满满的精神正能量,任何一个有梦想、拼搏过的人,读此书都会产生思想上的共振。

彭富春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美学的一般理论、德国现代哲学以及中国先秦思想。出版过《论孔子》《论国学》《论老子》《论海德格尔》《论中国智慧》《哲学美学导论》等一系列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专著。《漫游者说:一个哲学家的心路历程》并不是学术著作,而是用朴实的语言、诚挚的感情,追溯求学、生活、工作之旅,全书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分为“田野之子”“青春的梦幻”“思想者与写作者”“光明与黑暗”“在哲人与诗人之乡”五大部分。

本书前言中,彭富春写道:“我自比漫游者,我自说漫游的故事,或许有人会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漫游之路?我的回答是:也许它只是一条奋斗者的道路,一条自强不息的道理,一条追求爱、智慧与美的道路。”作为哲学家,对于本书写作的目的,他解释可以更堂皇一点,或者更“拗口”一些,然而他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写作本书的初衷。本书的字里行间,并未大规模地引经据典,也没有长篇累牍地讲做人做事的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地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故事。作为名家学者,他能以如此低的姿态,用接地气的方式毫无保留地呈现个人的喜怒哀乐,这分明是一种可贵的人文情怀。

查阅一些中国当代著名学人“档案”,坦白地说,多数都出生书香门第,或者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而彭富春的祖辈,都是湖北江汉平原上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1965年,在他年仅两岁之时,父亲就离世,母亲撑起一个飘摇的家。他的童年,最朴素的梦想就是吃上饱饭,过年能吃上鱼肉。彭富春和所有学者一样,青少年时代就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学时熟读《红楼梦》。高考恢复后的1979年,怀揣文学之爱,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

书中,彭富春在讲述第一次前往大学之路的篇章中,动情地写道:“到了大学,我不会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担心暴风雨的到来,不会只吃米饭、咸菜和辣椒酱,也不会穿被人穿过的旧衣服,我也不会因没有钱而看不起病了。大学将是一个新的世界,我将成为一个新人。”当前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对这段话可能无动于衷。我是农家子弟,也是通过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读罢深深地陷入二十年前同样的记忆中,百感交集的眼泪竟然夺眶而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序幕徐徐拉开,整个社会都热爱文学,探讨文学作品成为从城市到乡村共同的话题。当时年轻的彭富春,也是文学爱好者。然而伴随知识视野的扩大,大三时,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哲学、美学,他甚至萌生过转专业的想法。文学需要激情、想象力和生活阅历,而哲学强调理性、反思、论证和推导。彭富春接受过文学的系统训练,同时对哲学也如痴如醉,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互补与交融,又使得他对于哲学的分支学科——美学情有独钟。

那个年代,也是哲学、美学走红的黄金时代。当时,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是青年人心目中的学术“男神”,当时李泽厚的系列论著,也深深地吸引彭富春。彭富春留校工作两年后,报考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美学专业,师从一代大家李泽厚。本书中,彭富春回忆了初次与李泽厚结识的往事。当时,初出茅庐的他,到北京参加研究生面试,带着紧张的心情,见到了李泽厚。“他给我一本书,并指明了其中的章节,要求我明天译出来,后天交到哲学所办公室。这就是我面试的任务。”如此看来,那时候的面试,确实考验专业水准。彭富春专业基础好、外文底子也不错,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提交了面试作业。

最终,彭富春如愿到中国社科院考取研究生,在北京认识了很多名震海内外的学者。作为名师的弟子,李泽厚认为研究西方哲学与美学,必须懂得两门外语。“从事科学研究就是要做一个孤岛上的灯塔守望者,如果不能忍受孤独的话,你们最好不要当哲学家。”对于导师这句话,他至今都铭记在心。彭富春写道:“作为李泽厚教授的学生,如果要成为他那样的学者,那么我也必须让自己生活在孤岛之中,哪怕在滚滚红尘中有无数的欲望和诱惑。”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彭富春在读研期间和毕业后回武大任教的那几年,他在学术界崭露头角。1987年,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生命之诗:人类学学美学或自由美学》,接着翻译了德国哲学家蓝德曼的《哲学人类学》、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诗·语言·思》。为了深入地研究德国哲学,他自学德语,经过一番周折,于1991年前往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师从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晚期弗莱堡弟子博德尔教授。在德国经过七年的努力,1997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由此,他也是武汉大学历史上第一位留德哲学博士。

通读此书,不难看出,人的成功之路,也是一条艰辛之旅。彭富春求学中的每一次进步,都充满荆棘,面对一个个堡垒,他就如同勇敢的战士,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在现实生活里,不少人面对挫折和困难,经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其实自己的命运,完全由自己掌握,自己的不懈奋斗,决定了未来有一个怎样的自己。本书不仅是学者个人的记忆书写,也是这个时代励志的传奇。在书的“独白”之中,彭富春写道:“作为漫游者,我知道路途是遥远的。它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但任何一个边界的转换都能敞开新的地平线,在那里可以看到大地上最美丽的风景:日出与日落。”这寓意深远的文字,我每次阅读之后,灵魂都在阵阵颤抖,带来一股砥砺前行的力量。

新闻推荐

女子射击险创最后一枪奇迹张彬彬摘银 杜丽第三

张彬彬摘银 杜丽第三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哲学家写给时代的“励志书”)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