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旭
8月14日至15日宜宾市举行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全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经济强市、推进绿色发展。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着力解决好发展后劲、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问题。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连日来,全会精神一步步传递,引起广大干部、各界群众广泛讨论。直面未来,宜宾需要迎接挑战、负重爬坡、攻坚克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志,谋转型发展之路。
双轮驱动
“对内靠改革 对外靠开放”
一直以来,宜宾的经济主要依靠“一白一黑”等传统产业支撑,目前已经达到一定的极限。
离开舒适区,寻找新方向。“十三五”时期,要实现省委要求宜宾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的目标、保持宜宾在全省现有的位次,没有新的产业支撑、没有新的增长点难以实现。
而高端成长型产业、新兴先导型服务业需要人才做根基。“文化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高等教育。”宜宾学院党委书记屈川特别关注到了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产业,积极引进省内外优质高端品牌办学机构到宜宾办学。
在屈川看来,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宾,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只有办好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培育有用的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宜宾需要特别注重高等教育品牌打造,引进一批知名高校,科学选址打造宜宾“大学城”,积极争取与同济大学、德国合作,在宜宾建立独立学院,不断提升宜宾教育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前,宜宾学院根据宜宾的发展要求和服务地方的要求,在院内开办起了质检专业,并设立了质检学院,同时,在同济大学的支持下,宜宾学院还办起了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未来,这些学院将可能走入“大学城”,为宜宾经济发展培育高端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除了内部的人才输出,宜宾也需要筑巢引凤,把外地的优秀人才引进,把优势产业引进。
全会提出,除了要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还要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加快培育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疗器械、页岩气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着力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同时全会还要求,要坚持以开放合作为路径。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县(区)两级由副书记或常务副市长、常务副县(区)长分管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一二三产业及教育医疗文化产业的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行业招商的领导责任。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游开余认为,要进一步突出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第一位,筑巢引凤,加速产业转型发展,以产业引人才,解决科研、人才、资金等问题。以此把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产业逐步向高等院校、高级人才、高端产业转变。
全会刚刚结束,宜宾市招商引资已经全面动了起来。18日,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招商推介会举行。会上,宜宾市共推介131个项目,投资总额超1200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社会事业等领域,来自全国的73家知名国企参加了推介会并现场达成多项合作协议。14个PPP项目现场合作签约,协议资金372.19亿元。
理念革新
“不进则退 慢进也是退”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尤其需要更新观念,要扎实开展‘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宜宾新一轮大发展\’的大讨论活动。”
认得清态势,才能找得准方向。高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修国在参会之后旋即感受到了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在他看来,市委市政府正释放出这样的信息:思想的解放是最大的解放;科学规划是最平坦的路径;组织的担当是最大的担当。
(下转4版)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