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跨境电商实施新税制及正面清单管理后,食品业内就炸了锅。先是牛栏、爱他美等进口奶粉在短短一周内批发价上涨,随后液态奶、进口水果被紧急下架,隔周又恢复销售。不少跨境电商从业者直呼,一纸新政让“保税进口模式全部乱了套”。
按照新规,进口食品共计征收11.9%的综合税,不在财政部公布的正面清单上的商品将无法正常通过保税模式入关。这也意味着,昔日购买500元以内进口商品的“免税时代”将终结。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杭州等保税区的进口食品经销商已全面开始清理库存或提价。其中,与“清单”新政同时出台的奶粉配方注册制落地时间,意味着跨境进口奶粉市场将重新洗牌,有专家预计将有八成品牌消失。
影响1
跨境电商新政
推涨进口食品
根据新政,4月8日起,跨境电商用户单笔限购2000元,全年个人额度2万元,在限额之内的按照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的70%征收,合计至少11.9%综合税;超出限额需按一般贸易全额征税。这意味着,以往行邮税费在50元以下免征的条款消失。
跨境电商很快展开了“自救”。4月8日前后,京东全球购、蜜芽宝贝、跨境通等平台纷纷推出不同类型的“包税专场”和奶粉清仓甩卖,并宣布11.9%税率全部由平台承担。
然而到了4月13日,这一声势浩大的集体包税活动已悄然下线,取而代之的是食品类目商品确标出适用税费为11.9%。广州保税区一位从事奶粉进口的商家告诉记者,供应商已全面上调批发价,以往通过批量提供消费者地址、身份证信息从保税区直发的免税模式已不复存在,“基本上都把11.9%的税费预先加了进去,像一罐德国爱他美3段奶粉,此前批发价在132元左右甚至更低,这几天已经全面涨价到150元。”
影响2
正面清单出炉
平台急去库存
让跨境电商平台更担心的,是与税收新政同步出台的“正面清单”模式。4月7日,财政部公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囊括奶粉、冷藏龙虾在内的1142种商品。不在正面清单上的商品,将无法通过海外直邮个人或从保税区保税备货形式购买。
根据第一批正面清单,各大电商平台上的液态奶、生鲜水果、肉类等食品,并不在许可销售范围之内。随后一周,德运、麦德龙等商家和部分主打保税模式的进口生鲜平台,连夜将液态奶、进口水果等产品紧急下架。
“清单里没有列出生鲜食品,现在一些到港的进口水果也只能先在库房堆着。”上海一家进口农产品贸易商告诉记者,政策突然调整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只能等政策变化,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把库存处理掉。”
不过4月15日晚,财政部官网贴出跨境电商进口第二批正面清单,液态奶、成人奶粉,龙虾、牡蛎、菠萝、芒果等生鲜被重新列入清单。此举出台后,不少平台又将下架货品恢复上架。
影响3
清单制+注册制奶粉品牌或瘦身
根据4月13日财政部官网披露的信息,自2018年1月起,包括通过跨境电子平台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依法取得配方注册证书,这意味着婴幼儿配方奶粉将受到“清单”新政及配方注册制的“夹击”。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通过跨境电商进入我国的奶粉品牌有1000多个,注册制实施后,预计70%~80%的品牌将会消失。而第二个变化就是线上品牌和线下品牌同质化,价格差距越来越小,“但跨境电商在利润方面仍比线下具有优势。”
宋亮透露,目前跨境电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存在“二八”现象,即20%的进口品牌,如特福芬、诺优能、牛栏、喜宝等大品牌占80%的销售额;另外来自中国企业海外代工的“假洋品牌”多达上百个,占据跨境电商品牌数量的80%,但其销售额占比仅为20%,“注册制及跨境电商清单将使后者品牌数量锐减。”据新京报
新闻推荐
●乡村骑士20个参与者,12人扮犯人,8人扮狱警,在模拟牢狱中必须维持纪律,不得使用暴力。这就是《死亡实验》的游戏规则。一开始,20个人都以为,他们可以轻松合作,通过实验,然后顺利拿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