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齐全却毫无特色优势、升格成功又遭遇生源危机、学生就业但能力薄弱……近年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向已经实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课题。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16日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关院校的转型思路和模式。然而,这些院校能否真正实现“华丽转身”?会不会产生“降格”错觉?能不能理顺体制机制?诸多问题引发了有关各方的关注。
■ 新华社记者 吴晶 刘奕湛
喜:分类发展促进人才培养
三部委出台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
“我们多年的探索是做对了!”2013年由沈阳理工大学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的沈阳工学院副院长刘文波说,学校2004年开始招收三本学生,以学校本部(二本高校)课程标准授课考试,学生成绩很不理想。针对这个问题,学校从2005年提出“校企融合、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项目教学、订单式培养和学生顶岗实训等教学改革,促进了一批学生成长成才。
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院长宋辉说,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接收学生后都发现一些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很难教,通过应用技术型的教育,学生和学校都有了延伸拓展平台。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者马陆亭指出,在发达国家的高校体系中,应用型高校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学者发表论文数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引用率世界第四,但我们还不是创新型国家,我们的制造业总体距产业链前端还有差距。部分高校转型发展是对我国高校体系的重新设计,而推动的重点就是应用型高校建设,这也是我国目前高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强调,在以制造业闻名的德国,中学毕业后三成人选择上大学,超过五成的学生选择上职业或专科学校。在新一轮全球技术浪潮中,中国唯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技能型人才金字塔,才能在制造业转型中成功突围。
据测算,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2200万至3300万人。专家普遍认为,能够培养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必然会受到学生的青睐。
忧:转型发展遭遇重重挑战
“社会普遍认为不行的学校才要转型,这会影响学校声誉,导致很多学校对转型发展顾虑重重。”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吕杰表示。
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说,高校自身要摆脱认识误区,“加强应用型”建设与学校办学层次高低无关,而是高校分类发展的一种路径。
“现在大学里招聘的老师都是校园里走出的博士,管理学博士没进过企业,工程系博士没进过工厂。”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仲伟俊教授表示,实践比例大量增加,涉及到教师水平、基础设施、校企合作等一系列难题。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转型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薄弱环节,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旨在形成促进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一是在考试招生、专业设置、职称评定、教师聘用等方面给予试点高校更大的自主权,提高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二是通过招生计划的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支持试点高校符合产业规划、就业质量高和贡献力强的专业扩大招生。加强试点高校“双师双能型”高水平师资培养。支持试点高校开展与国外同类高校合作办学;三是加大对产业发展急需、技术性强、办学成本高和艰苦行业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者孙诚建议应从双师型教师和校企合作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应改革人事制度,出台相关政策,引进一线工程师;其次应完善企业安全责任规定,解决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后顾之忧,同时建立第三方机构,专门为学校和企业建立联系服务,由政府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绩效予以政策及经济支持。
“职业教育发展光靠本科高校转型还不够,要和职业教育成长并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洪一说,我国1300所高职院校中有一批实力很强的学校,从师资、设备、研发等方面甚至超过一些本科院校,应该发挥它们的作用。
盼:顶层设计保障贯彻实施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缺乏精准定位,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盲目扎堆?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异化为微缩型“本科”的怪象,不少业内人士也提出了类似疑虑。
“你开了物联网专业,我也效仿开一个,结果就是专业扎堆,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晓琴认为,应用型的关键是摸清市场需求,没有企业、行业、学校、政府四方合作,没有市场调研,只凭感觉是无法对接产业行业需求的。
据了解,“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今年已宣告成立,高校、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有关团体搭建交流协作平台,实现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供与需的无缝衔接。
牟延林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起步晚,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利益攸关方的权益、地位、作用缺乏法规保障。针对这些问题,指导意见进行细致周密的顶层设计,为转型发展定做了“压舱石”和“定心丸”,
顺利转型后,应用型人才与职教体系如何对接也是一大悬念。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李琳认为,高水平大学也可以设置应用技术专业或院系,地方本科院校也可以设置专业硕士或博士授予点,这样就可以打通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立交桥,让各类人才享有均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转型之盼,不仅在教育本身。很多院校负责人表示,整个社会都认为研究型人才比应用型人才“高一个档次”,在人事招聘、论文考核、课题分配、职称评定中,应用型人才跟研究型人才在同一个序列里竞争非常吃亏,这种状况应该尽快改变。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党委书记郑雅萍也表示,高校搞应用型建设并不是“降格”,只有在应用型建设的大潮中先发制人,才能占据今后发展的主动和优势。
目前浙江省属各高校共有专业布点2000多个,其中应用型较强的工科类专业占据三分之一,今年4月,浙江省41所本科院校开始试点从学术型转向应用型。秋季开学以来,之江学院商学院大二、大三的部分学生已到绍兴市柯北电商服务中心“上岗”,为约20家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服务,找到了更加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牟延林表示,30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步履维艰。我国少许地方本科高校业已转型的成功经验已经表明,应用技术型高校是以培育“动手能力”为核心的专才教育,是强调“实践性”的教育类别,而非教育层次,更没有高低和贵贱之分,只是分类定位不同。伴随着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制度的不断完善,一批又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必将重塑尊重和尊严,成就转型发展的梦想。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德国哥廷根大学25日宣布,该校牵头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一颗恒星周围的“宜居地带”发现三颗“超级地球”。这颗恒星的代号为“格利泽667C”,位于距地球22光年以外的天蝎座。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