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处陌生的地儿,或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古城街道上,或徜徉在中西合璧的厦门小墅间,或游荡于粉墙黛瓦的闽南民居,或远或近,或旅行或散心,心心念念之事便是给友人们寄一张明信片。
明信片,是走过的印记,到过的痕迹。对于行者来说,把旅行中的所见所感分享给懂的人,温暖的是两个人的心。在异乡,看见新奇的事物,收获别样的感动,我都想分享,想告诉。于是,明信片就成了这温暖的承载之物。将这些经历简化成一张薄薄的纸片,配以简短的几行文字,寄出。让温暖有了永远的栖息之地,也为我的旅程增色不少。
明信片漂洋过海辗转几许到达友人手上,便多了几分人情、几分温暖。从此,那孤单的邮戳便不再孤单,而承载的除了那急于分享的心情,还有对友人不可遏制的思念。
三月,我去了云南。一路向西。从昆明到大理到丽江到泸沽湖。我给不同的朋友寄了不同的明信片。半月之后,明信片纷纷到达友人们的手上。在微博上,我接二连三的收到友人们的@,他们感谢我的明信片,并且告诉我,有人牵挂真好。我很醉心于这样的感动。似乎时光都变得温柔起来。
在异乡,身边是陌生的场景,耳边是不懂的语言。初次踏足的土地似曾相识,内心又莫名地慌乱不安,但这一切又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恍若重生的喜悦。我喜欢呆坐在卖明信片的小店,点一杯咖啡,看店内行人挑选明信片,猜测匆匆过客身后的故事,这往往成为我停歇时最惬意的片刻。然后,拿起一张明信片,和远方的友人们分享我的所见所想。
暑假,行至厦门。在踏上鼓浪屿那刻,瞬间被浪漫的文艺气息感染。鼓浪屿上的每家小店都有一枚精致的类似于邮戳的盖章。很多游人会在当地购买盖章本或者明信片,然后逐店盖章,以作留念。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山东朋友,他叫周末。临别时,我和他约定,互寄明信片。归程后,我们收到了彼此的明信片,竟都是盖满印章的明信片,而无它字。诧异。惊喜。感动。能在旅行中遇见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儿,并以同样的默契记录时间,如今回忆起来,满满的温暖,满满的美好。或许这就是明信片的另一个意义,没有只言片语,却能在小小纸片找到默契。这也是温暖人心的事。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寻找温暖。我用明信片记忆温暖。给家人朋友们温暖,还有给自己的温暖。每次完成给家人和朋友们的明信片之后,定有一张明信片是属于我自己的。寄给自己的明信片是对自己的祝福,如同德国诗人所写:“为我的泪寻找一个场所,为我的爱寻找一个世界。”在一个寂静的午后,收到了来自过去的自己的明信片,回忆又开始慢慢舒展起来。
身体上的移动是一种行走,感情上的镌刻也是行走,都值得纪念,都应该被承载。这个学期,我在南江一中实习,任教语文。实习期满,我精心地挑选了67张明信片,给班里每一个孩子写下我最想说的话。虽然没有邮戳,我想,那有情的生命时刻都在绽放,和他们相处的90个日日夜夜就是最实在的戳印。多年后,我的学生们会以明信片追忆我,待他们轻轻地打开,便可体会这种无言却有情的相惜之韵。
时间滴答而过,年轮渐稠,白了黑发,皱了春面,鲜艳的不再鲜艳,生动的也归于平淡。对于明信片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那一印邮戳。无论岁月何其匆匆,邮戳上的痕迹永远不会抹除。它是时光无法带走的信物,稳稳的存在,召唤我们的往昔记忆。
明信片是一台时光记录机器,或许在时光轮轴将过往推入时光隧道后,我们已经忘记来时的路,可依然有它,替你记忆温暖。
有一天,我也会收到那来自异乡的邮戳,上面有简单的文字:“我在这里,天气,晴!你,还好吗?”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