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仅靠一亩三分地种粮是无法致富的,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如何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呢?走种养致富之路,成了谢德国的一块心病。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香蕉的收购价格每市斤1.2-1.5元,而且供不应求,他不禁眼睛一亮,“这不正是一条发财致富的好门路吗?”种植香蕉无太大风险,工作之余,也便于管理,几番思索后,他决定大做“香蕉”文章,向香蕉产业淘金。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妻子时,妻子当头给他泼一盆冷水:“好好的村干部你不干,何必讨辛苦呢?况且市场风险大,价格瞬息万变,弄不好赔了,怎么办呀?”但谢德国似乎吃了称砣子——铁了心了,硬是不怕磨破嘴皮说服了妻子。说干就干,他多方设法筹集了10多万元种植香蕉启动资金,并在六靖镇六靖村塘底组租下了40亩地。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一亩地该种多少棵蕉苗,蕉苗间行距与株距是多少?需要什么肥料调配等在谢德国脑中全没有谱,于是他不怕辛苦,驱车前往邻近的清湾镇向种植香蕉老板学习取经,并细心记在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考虑到资金有限,谢德国在雇请部分农民作业的同时,自己全家也齐齐出动,早出晚归,不到3天功夫,蕉苗坎便挖好了,随后他们一锹一坎施上肥料,种下蕉苗,迈出了他人生创业的第一步,并于当年获得了好收成,扣除所有开支费用,纯利润赚了5万多元。谢德国告诉笔者,每株蕉苗从成长到收获一般要下3至4次肥料,首次是农家肥,余下是有机肥料,每株投入成本以及人工费、材料费共需要20多元费用,按一亩110株计算,40亩就用去8万多元资金。一波三折,风雨过后是彩虹
2004年,谢德国一家尝到了种植香蕉甜头后,种植香蕉劲头更足了,规模也比第一年增长了一倍,扩展到了80亩,并取得了成功。这种风调雨顺一直延续到2007年,谢德国的腰包也更鼓了,他们一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当年刮起了强台风,下起了大雨。香蕉树被猛烈的暴风大雨吹得东倒西歪,谢德国心痛极了,尽管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固了支架,但不堪受重的香蕉树怎能受得了台风的肆意狂吹,最终吹倒了近1000株已挂果的香蕉树,直接经济损失达3万多元,风雨过后,谢德国一家又立马上阵,斩除断香蕉树,清理枯蕉叶,加固受轻伤的香蕉树,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2009年冬天,老天爷又偏不作美,寒气交加,下起了霜冻,结果快要出售香蕉的香蕉树又被活活冻死了500多棵,着实叫人可惜,随后谢德国一家又紧急出动,给每一株香蕉树果实穿上了“薄膜胶衣”,既保暖又保产,总算又躲过了一劫。凭着一颗雄心,一份执著坚守,历经两度“生死劫”的谢德国还是坚强地挺过来了,靠种植香蕉发财致富,成了当地一位知名老板。他说,种植香蕉这一行业最怕就是遭遇暴风雨雪,但只要做到未雨绸缪,早预防早落实,还是有钱赚的。言传身教,乐当致富引路人
“一亩地种110株蕉苗为佳,一般每株挂果重40斤,少则也有二三十斤,首次施鸡粪肥……”,现在谢德国一说起种植香蕉,总有说不完的话题。9年来,在香蕉地里摸爬滚打的谢德国对种植香蕉越来越有经验了,种起香蕉来更加得心应手。
谢德国种植香蕉致富的典型事例影响了一批人。六靖镇龙湾村党员干部顾静看了谢德国种植香蕉致富后,决心向他拜师学艺,并多方筹措资金,在谢德国的引领下,顾静在其当地一下子就租了80亩地,满怀信心地种起香蕉来,如今也干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其它镇村有志种植香蕉农户也纷纷向谢德国请教,向他拜师学艺。对前来向他学习种植香蕉技术的农户,谢德国总是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学到积累到的种植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现在,附近镇村的村民在谢德国的影响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种植香蕉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玉州区积极组织实施区委书记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创新开展“双带双百六覆盖”主题实践活动,推行社区服务“两化四流程”工作法,大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加速统筹城
千年古州,生机焕发;岭南都会,雄风再展。南流江畔,现代“商贸之都”强势崛起。做强做大中心城区商业圈,打造商贸物流、特色工业和现代农业三大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