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清明祭祀风俗从何来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22-04-08 11:26   https://www.yybnet.net/

□贾登荣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繁茂,天气晴和明朗,万物欣欣向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名曰:清明。

不过,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又是最为特殊的日子:它既是反映天象变化的节气,也是与端午、中秋、春节并列的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节气、节日的双重身份。同时,清明还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改火 重启生活大门

所谓“改火”,就是将熄灭的火种重新点燃。

“改火”仪式是从皇宫发微的——“朝来新火起新烟”。一大早,内侍们举着皇帝亲自钻木取来的火种,点燃蜡烛,从深宫鱼贯而出,把新火赐给皇帝的近臣。然后,这些大臣又举着皇上赐予的火种,传到宫外。霎时间,京城上空轻烟缭绕;也就在这一时间,由官员们率先点燃的新火,经过层层传递,让神州大地到处都燃起寓意吉祥丰收的火焰。

唐《辇下岁时记》记载:“长安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绢三匹,金碗一口,都人聚门外以观。”皇宫的火种燃烧起来了,老百姓家家户户也点燃熄灭多日的火焰,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

之所以产生“改火”这个习俗,还得从另一个节日——“寒食节”说起。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其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回国坐上王位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却没有与他一道返回王城,而是与母亲一道,隐居于绵山之中。晋文公为了逼迫他走出大山,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烧而死。晋文公感念介子推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人们只能吃“寒食”,以寄哀思。南北朝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一书中说:“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东晋人陆翙在《邺中记》说:“并州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乾粥,今之糗是也。又曰:寒食三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

寒食一过,清明就姗姗来临。人们需要重新点燃熄灭的火种,开启生活的大门。“改火”的习俗自然而然,应运而生。唐代诗人杜甫在诗中就写过“改火”的景况:“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而另一位唐代诗人孙昌胤也在诗中呈现“改火”的习俗:“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随着时间的流逝,寒食节期间封建帝王不再下诏“禁火”了。不需要重新点燃火种,“改火”这一习俗也从此不复存在了。

赏春 悦享大美春光

清明,云淡风轻,气温宜人,草木葱茏,风光旖旎。据史料介绍,古代的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到户外,来到郊外赏春。他们或洗浴,或荡秋千,或踢蹴鞠,或打马球,或饮酒赋诗……尽情享受明媚的春光。

不过,在中国典籍中,最早记载人们赏春的时间,是“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论语》中有记载上巳节“祓禊”的场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这个记载中可知,人们在上巳这一天,来到水边洗去一冬积累的尘垢,以达到消灾祈福的目的。同样的记载,还出现很多中国典籍中。如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中说,“按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疾病,禊者洁也,故於水上盥洁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西晋司马彪所撰写的《续汉书 礼仪志》中也说:“三月上巳,官民皆洁於东流水上,自洗濯,祓除宿垢,为太洁。”除了洗浴,上巳节期间,人们也去户外游玩、开展各种赏春活动。

由于上巳节与清明的时间十分相近,有时甚至时间重合,因此,上巳节赏春的习俗,也与清明习俗高度一致。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另一位唐代诗人李峤在《清明日龙门游泛》中写道:“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从宋代开始,上巳节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清明节。如南宋诗人戴复古写杭州城清明节的盛况:“帝里风光二月新,西湖几队踏青人。杏花时节偏饶雨,杨柳门墙易得春。”而另一位南宋诗人吴惟信这首《苏堤清明即事》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祭祀 追思先烈英魂

敬天法祖,是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从远古开始,封建帝王们就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择日举行隆重仪式,祭祀上天及先祖。

随着时间推移,专门祭祀介子推的“寒食节”,渐渐成为人们祭祀所有去世的亲人日子。五代时云表的这首诗是最好的明证:“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寒食节”的祭祀习俗为何渐渐移植到清明节身上了呢?唐代诗人沈佺期的诗歌中可以找到答案:“岭外逢寒食,春来不见饧,洛中新甲子,明日是清明。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这说明,由于寒食与清明时间几乎相同,所以祭祀的习俗也渐渐合并了。据《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也就是说,从唐代宗李豫时的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起,“寒食”与“清明”正式成为同一节日。

清明节期间,不仅皇家要举行隆重的典礼,祭祀上天和故去的先皇;连普通人家,清明前几天就要去“挂坟”——给死去的亲人送钱;清明这一天,则要在堂屋外摆放一张桌子,布好酒菜,点上纸钱,全家老少伏地磕头,恭请死去的亲人“吃饭”……

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法定节日。各地在清明节前后,组织人们到革命遗迹、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祭奠、祭扫活动,慎终追远,培育人们的家国情怀。

新闻推荐

天下第一泉景区全力筑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本报讯(记者刘烨)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从严从实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多措并举,全力...

相关推荐:
春祭不只是缅怀2022-04-08 11:25
猜你喜欢:
评论:(清明祭祀风俗从何来)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