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歌如诉
岁月其迈,寅虎春来。又是一轮新年到。
屈指一算,自己在财政战线上工作已有三十四个春秋。
三十四年,在一个人生命的河流中,占据着最宝贵最精华最闪光的水域。
中流击水,奋楫扬帆,一个怀揣梦想、意气风发的人,青丝染白发。
辗转于乡镇之间,服务于百姓冷暖,不说殚精竭虑,但未敢偷懒懈怠。初心如磐,甘当为民理财的“看门狗”。
财政改革的一次次飞跃,乡村振兴的一场场巨变,汗水挥洒的一个个场景,历历在目。
从收取“三提五统”到取消农业税,从人工化到电算化信息化,从复式预算到现代预算和“预算一体化”,从“吃饭”财政到“民生”财政,从保管员到监管员,财政管理一步一个台阶,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一步步登高,财政干部的创新动能一次次得以释放。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人生何其豪迈。
财政正兴,而我向老。六十而耳顺,六十而退隐。我已抵近从业的黄昏,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我又向生命的码头靠近一篙。
钟摆无息,春潮涌动,梦想跃然。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我寄语各位同仁:愿“一起向未来”,风雨随行,阳光入怀。愿乡村振兴重任担肩,解民忧盼奏响凯歌。愿练就过硬本领,用汗水浇开“双千亿”“文明城”之花。愿回首无悔,前程可期,不在“功劳簿”上“躺平”,不在成绩面前松懈,不在赞扬声中沉醉。愿“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将来胜过往,再创新业绩!
(二)上坟
春节上坟,是中华民族祭奠先人、寄托思念、感恩亲情的传统习惯,和清明一样隆重。
母亲健在时,我们大年三十回家上坟、吃年饭、守岁。母亲离世后,老屋门上锁,父亲随我们住县城。只有清明节和春节,我们才回老家,替相框中的母亲轻拭积尘,在遗像前焚香祭拜毕,方去上坟。但时间不确定,一般择在腊月二十之后的某一天。
以往上坟,人们买来许多纸钱、冥币、烟花和爆竹,在先人的墓碑前焚烧燃放。一时间,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点燃了坟墓周围的野草不说,甚至蔓延至树林。污染空气,酿成火灾,惊扰先人安眠。
今年腊月一到,我就关注天气情况,以便提早准备,赶在晴好天气上坟。预报说,春节期间多雨雪天气。只有腊月二十,阴有小雨,对上坟应无大碍,我们约定在这天。
文明祭祀倡导多年,但积习难改,积重难返,总要有人冲破陋习。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财政老同志,作为家中老大,我理应率先,给家人和乡邻带个好头。我通知决定:“今年上坟,请大家不要再买烧纸、冥币和烟花爆竹,各自准备好鲜花即可。”
那天,我们相聚在老屋,向母亲敬香。
那天,我们跪拜先人,在墓碑前摆放鲜花。绿色祭祀怀故人,一束鲜花寄深情。
母亲的坟地在集中墓地的不远处,被成片的荒草淹没。那么多荒草缠着母亲,她怎么能出来与亲人相见?我拔去坟头枯草,轻轻拍上几锹土,为寒冷的母亲覆盖厚厚的被子。母亲,有生之年我会常来看您,不让您凄凉寂寞。母亲,儿子的头上白雪厚积,正一步步向您靠拢,若干年以后,我将长眠在您的脚下,永远陪伴您。
(三)吃年酒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总会有一些故乡的味道,串起我们的乡愁和记忆,给我们带来温暖与喜悦。
我非常怀念母亲在世时的春节。那时,无论什么情况,我们大年三十都风雨无阻回到父母身边,一起动手忙着年夜饭。那时,没有禁放烟花爆竹,爆竹声声,烟花点点,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浓浓的亲情斟满在醇香的酒杯中,团聚的幸福沉醉在殷殷的祝福里。
父母都健康的年,才叫年;双亲都健在的春节,才是圆满的春节。
母亲去世后的年三十,我们一般都在饭店预定年夜饭。套餐,不新鲜,不可口,价格贵,限时。短短的时间,无暇畅叙,着实把年味冲淡了。吃罢年夜饭,从年初一开始,我们兄弟姐妹五人相互串拜,年礼拎来拎去,每天泡在酒缸里。有时,人来不齐,菜吃不完,剩了很多菜。这样的年酒,伤身体,也浪费。
今年上完坟,我建议:今年的年酒我们要改一改。老爷子健在,三十晚上我们有必要一聚,不能让他扫兴。但从初一到初五,大家都各自安好,不再串门,不再带礼品。初七上班,初六再聚一次,AA制,尽量不浪费,所有人一个不能少。
兄弟姐妹们都表示赞同,连连称好。
这个年,过得节俭、文明、轻松、愉快。
丁腾渊
新闻推荐
2月23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董家窑街道青阳社区,志愿者给肖招姺老人(中)送代购的蔬菜。近日,江西南昌出现雨雪天气,南昌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