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二十四节气里藏着“健康密码”

来源:老年生活报 2022-02-21 09:22   https://www.yybnet.net/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和实践,在黄河流域形成后,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时间指南逐步推广。其中很多传统养生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本期为大家整理一份二十四节气养生指南。

春捂有度 少酸宜甘 动静适宜 心态乐观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民间有啃萝卜的“咬春”习俗。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学科陈涤平看来,春季是人体阳气升发的季节,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萝卜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同时萝卜具有消食宽中化积,健脾润肺化痰等功效,对预防春节期间食用油荤过多、运动不足导致的消化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雨水,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节气之一,易出现“倒春寒”,民间素有“春捂秋冻”之说。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注意下半身保暖。当然是否‘春捂’也要根据天气而定,‘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陈涤平提醒。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之一,民间部分地区有吃梨的习俗。“这其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惊蛰节气大部分地区雨量增多却很有限,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性寒味甘,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 ”陈涤平说,但对于素体脾胃虚寒、便溏的人,不宜食用梨。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陈涤平介绍,春分时节人体的阳气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此时食用鲜荠菜、春韭、柳芽、香椿芽、马兰头、春笋、芦笋、胡萝卜等春芽食物最是应时。

清明,扫墓祭祖,怀念故人,难免悲伤、思虑过度,陈涤平建议,此时白茶、绿茶(少量)、菊花茶、茉莉花茶是养生佳饮,有助于调和情绪,疏肝和胃。清明节部分地区有吃生冷食物等风俗,陈涤平提醒这些寒凉、油腻黏滞之品易伤胃阳气,应尽量少食。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期间空气中的花粉和其他颗粒物高于平常,最容易引发过敏症状。陈涤平提醒,过敏体质的人户外运动应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最低的时候,如清晨或是一场阵雨之后。而随着夏季的临近,多春雨绵绵,春季要保持室内清洁,注意防风除湿。

合理降温 饮食均衡 早晚运动 健康补水

立夏,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至、雷雨增多。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其忠表示,夏天可以适当补充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绿茶等,苦味食物可以降火祛湿,养心清热。现代研究也表明,苦味食物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炎退热、促进血液循环和舒张血管的作用。

小满,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生理活动消耗的营养物质也最多,所以及时适当补充营养,才能使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芒种,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蚊虫开始滋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主任邓聪介绍,芒种时节湿气弥漫,一些人会选择紧闭门窗防潮,这反而会加快真菌、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影响室内环境和人体健康。正确做法是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条件者可用空调抽湿。

夏至,地表热量还在积累,并未达到最强,然而防暑降温已经提上日程,其中,喝绿豆汤是夏季解暑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脾胃虚寒或寒性体质的人群不宜使用。此外,患有缺铁性贫血而服用铁剂的人群也忌食绿豆。因为绿豆中含有丰富的磷元素,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

小暑,三伏天里无论是传统养生功法,还是现代体育运动,量力而行、有氧运动是基本原则,切不可执迷于“夏练三伏”而强行为之,以免体力不支,伤气耗津,甚至发生中暑昏厥。预防中暑,外出做好防暑措施,多喝凉盐开水、绿豆汤等,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进行预防。

大暑,正值“中伏”,是一年中最热时期,防暑降温离不开空调,李其忠提醒,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使房间内空气流动性变差,导致微生物滋生,而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引发感冒。因此要注意降低室内外温差,进入空调房及时换掉湿衣服、擦干汗水,避免站在空调出风口前。

进补适当 防燥防寒 早睡早起 走出秋郁

立秋,总体趋势是逐渐凉爽。民间素有“贴秋膘”“立秋进补”的说法。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吴义春介绍说,立秋进补要看个人体质,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进补。

处暑,表明暑天即将过去。处暑时节正值过敏期,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每年一到夏秋交替,气温下降,部分人就会出现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吴义春建议,应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系统使用抗过敏药物控制症状,并配合中药方剂等中医药疗法对症治疗。

白露,初秋时节,冻一冻有益健康。但若一味强求“秋冻”,会适得其反。且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病、呼吸道疾病、关节炎、糖尿病患者以及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严禁“秋冻”。

秋分,这一天日夜等长,又平分秋季。秋分后,天干物燥越发明显,防燥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吴义春介绍,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会出现唇干、咽干、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可以适当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冷,成了感冒高发时期。吴义春提醒,中医对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分,针对风寒感冒,感冒前期可以用香菜、葱白或生姜煮水喝,达到解表散寒的作用。针对风热感冒,可选用板蓝根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入秋之后,人脑内的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所以,适当调节心情,到户外走走,赶走秋郁。

进补得当 注意保暖 适度锻炼 心态平和

立冬,民间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之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教授介绍,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好季节,但不是人人都可以补,需据体质进行个体化滋补,冬季宜以温补阳气的食物进行调理,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小雪,此节气前后,人体内因热气蒸发,加上喝水少,容易滋生内火,表现为口鼻干燥、口腔溃疡等,吴伟建议,可以喝汤水来缓解,如大白菜豆腐猪肉汤、羊肉红白萝卜汤等。

大雪,是感冒、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疾病高发期,需要积极预防。忌食生冷,多吃些牛羊肉等温性食物,注意保暖,尤其保护好头、胸(背)、足三部位,防止风邪和寒邪入侵。

冬至,民谚讲:“冬练三九”,冬季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一般人群可选择慢跑、跳健身操、打太极拳、八段锦等。

小寒,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冬天为御寒会进食更多高热量食物,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此类疾病风险的患者,需要监测自身血压、心率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调节降压药等用药。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或芳香温通中成药等药物救急。

大寒,与立春交接,人体生机勃发之机能也将启动。据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汪栋材介绍,大寒在饮食上与小寒略有不同。首先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健脾理气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 秦伟利

新闻推荐

钟南山谈香港疫情 提出三个建议

新华社广州22日电(记者时娜)2月21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专门录制视频为香港市民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二十四节气里藏着“健康密码”)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