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科学视点 国之重器: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来源:陕西科技报 2022-02-17 05:40   https://www.yybnet.net/

深冬寒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号楼816办公室灯火通明。

杨东旭副研究员带领课题组一直在忙——利用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取得的观测数据,他们在分析计算全球碳汇和碳排放时空分布的新结果,讨论我国碳汇变化趋势。“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颗卫星的优势和不足,以便优化未来卫星的设计”。

二氧化碳排放是地球变暖的元凶之一。谁排放了二氧化碳?排放了多少?这些二氧化碳又去哪里了?

这是科学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关键数据——

“碳卫星”能够帮助我们给出答案!

2016年12月22日,它在酒泉成功发射。它带在“身上”的,有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这一下子,标志着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领域达到了先进水平。

而有了大量观测数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数据的反演——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是如何传输的?大气散射、吸收有什么特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研制出了中国碳卫星二氧化碳浓度反演算法,高精度模拟,精确地刻画,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正因为有了这样精度优、效率高的算法,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实时变化情况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碳源汇的定量计算与监测也有了依据。

这颗“碳卫星”真是出手不凡:2017年9月,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问世,平均精度达到2.11ppm;2020年,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刘毅团队改进了数据质量和反演算法,将数据精度提升到1.5ppm,并获得陆地生态系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数据产品;2021年,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杨东旭自豪地说,这颗“碳卫星”,让我国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部门能够掌握第一手数据,增加了我国在气候变化全球谈判中的底气。

工作还在继续,正如刘毅所说:“我们希望能与其他国家合作形成碳卫星‘虚拟星座’,联合观测大气二氧化碳,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更加丰富的监测数据。同时,我国新一代‘碳卫星’的设计与研发已经提上日程。这将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也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作为科研人员,我们深感使命光荣。” (齐 芳)

新闻推荐

农民获评正高职称具有积极效应

□胡喜庆近日,经过北京市农业技术系列职称评委会综合评价和社会公示,2021年北京市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结果正式出炉,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科学视点 国之重器: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