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恢复门诊服务。
沉寂了4天的华富路上,一大早车水马龙,一辆辆出租车在医院门口的辅道上等候着。
门急诊封控管理4天,这里上演了一场“拉开警戒线”的生死救援。“打开警戒线,救治眼前的生命最紧急”
1月12日早晨,深圳市二院的急诊科仍然像往常一样忙碌着。
临近中午,深圳二院突然接到深圳市疾控中心通知:1月11日有一例复查新冠病毒核酸结果阳性的患者来院就诊。
记者了解到,这名病例既非中高风险地区患者,又持有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鼻塞、咽部不适)来到了急诊科就诊。
疫情突如其来,深圳二院立即采取了最高规格的防控措施——封科,封院!
原本熙熙攘攘的急诊科,紧急封控,彻底消杀,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
封控没多久,空荡荡的走廊尽头突然有人喊起:“有人吐血了,快救人!”。
急诊科的医生护士闻讯赶紧跑了出去。
主治医师李启明跑在最前面,看到警戒线外轮椅上一个虚弱的姑娘,面色苍白,而地上是一大摊她刚刚呕出的鲜血。
此时,警戒线内是疫情,警戒线外是生命。
“是冒着风险把患者第一时间拉进抢救室,还是赶紧向上级汇报情况等待指示?”李医生只用了不到一秒钟就做出了决定:打开警戒线,救治眼前的生命最紧急。
当即,这个女孩被迅速推进抢救室,急救团队打出最熟练的一套组合拳:重症监护、抑酸、止血、液体复苏、监测血红蛋白……
“疫情和病情二者兼顾”
经过紧急治疗,女孩的病情稳定下来。
事后,女孩将她的发病过程娓娓道来:就诊前一天晚上,她饮酒后呕吐了几次,虽然觉得头昏、乏力,却以为是酒精作用,可就在今天早上出现了黑便,甚至呕血,这才来到医院就诊,没想到刚进门,就遇到疫情封控,挂了号想着等医院进一步安置,却再次发生呕血。
紧急抢救过后,李启明仍然疑惑,一个没有基础病的年轻女性,突然发生呕血,一定是胃肠道粘膜发生了急性病变,危险没有排除,还需要进一步胃镜检查。
于是,李启明拨通了消化科的电话,告知病情。
但由于疫情封控,医院全面排查还没结束,所有区域禁止出入,会诊医生过不来,如果把这个姑娘送去胃镜室,那会让整栋楼的人都暴露于风险之中。
李启明再次陷入两难境地。
“好在随着药物治疗逐步起效,患者的精神状态不断好转,血液检查的结果提示血红蛋白96g/L,说明总出血量还不算太多,估计在600ml左右。”李启明说,如果不再出血,保守治疗是最优解。
在疫情和病情之间,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尽力二者兼顾。
但李启明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嘱咐姑娘,一旦有任何恶心、心慌、乏力等不适,都要第一时间告知,同时将事件向上级作了详细汇报。
穿戴三级防护设备抢救
到了傍晚时分,李启明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女孩感到心悸、烦躁、大汗淋漓,心电监护上的数字也提示着风险:心率 156次/分,血压74/46毫米汞柱,呼吸26次/分。
医生一看就知道,患者因再次大出血而出现了急性失血性休克。
没过一会,女孩又再次呕血300ml,胃管后又引出150ml血性胃液。这都强烈提示着上消化道内存在着活动性出血,必须急诊胃镜下止血,刻不容缓。
李启明再次报告给急诊科主任邓哲。
“抢救危重患者、让救命通道持续开放和通畅是重中之重,绝不能因疫情防控而影响危重患者的救治。”邓哲强调,他当即向医务部部长方智野、医院总值班主任颜滨请示,并汇报院感防控指挥办公室,联系消化科开展紧急胃镜止血。
经过多方协调,消化科的主任医师赵素芳和护士长胡银清带着团队,穿戴三级防护设备,携带急诊胃镜设备,来到了抢救室。
胃镜进入,看到的是一片血色模糊,胃里是巨大的血凝块,出血点就藏在某个隐秘的角落。经过一番冲洗、寻找,终于发现了胃的入口,也就是贲门,有一处活动性出血灶,一股一股的鲜血正不断涌出。
赵素芳熟练而又精准地用两枚钛夹夹闭了汩汩喷涌的血管,冲了又冲,看了又看,确认止血成功。
内镜治疗结束,心电监护上反映生命体征的各项数值也随之稳定。
所有医护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1月14日,女孩已经可以进流食,达到出院标准,经过联防联控工作组安排,对她进行了点对点接送,转移至家中继续口服药物治疗。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对于有就医需求的群众,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都会进行及时有效救治,设立缓冲区域,对未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要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做好救治,排除新冠肺炎后便转至普通病房。
内容来源:南方+
记者:刘珊
原标题:《封控下的抉择:警戒线外生命高于一切一一记疫情封控区内的一场生死救援》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陈才锋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我是这样想象雪花,和我便是一片雪花一样。田野之上,雪从头到尾想把往事抹去。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