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寒暑假疯狂补课是一种常态。现在寒假在即,违规培训会不会死灰复燃,成了公众关注的问题。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精神,教育部近日召开视频会议,系统总结2021年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通报各地工作进展,全面分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部署期末和寒假期间有关工作任务。会议强调,各地在寒假期间要严格日常巡查,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做到令行禁止,要严防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等名义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问题发生,严厉打击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研学”等名义进行变相违规培训。此举可谓未雨绸缪。
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早在预料之中。“双减”靴子落地之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对于学科类培训可能转入地下或者家庭来开展这种违规行为,教育部已经着手研究制定具体的防范意见。
“双减”是关乎孩子健康成长乃至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住家教师”“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等隐形变异的学科培训,无疑会严重干扰“双减”政策执行,给改革推进造成阻碍。
应该看到,校外培训的“刚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应试指挥棒。如果以分数论“英雄”的导向得不到有效扭转,校外培训的各种变通之法可能会层出不穷。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寒假期间,要发动社会力量,积极给学生创造有意义的活动加以疏导。
校内“吃饱”“吃好”了,节假日有了去处,家长才会安心,隐形变异的学科培训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落实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些“新问题”,对此不必惊慌。
只要真正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就一定能落到实处。(钱江)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海口1月12日电(记者吴茂辉)离岛免税购物消费是海南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2021年,海口海关全年共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