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白璐 费抹筠 上海网络辟谣
被动物抓伤或戳到,可能被截肢?
这还真不是谣传。
据长沙电视台近日报道,一位五旬女子在家里喂鸭子时被抓伤,随后伤口出现了红肿、溃烂等症状,女子当时并未当回事,直到伤口一直未愈前往医院就医。经检查,女子确诊为坏死性筋膜炎,仍在进行治疗。广州日报在11月也报道称,东莞一位老人在洗虾时,被一只虾刺到左手,因没出血也不疼,便未在意。两天后,左上肢开始肿痛不能动,送医后左上肢坏死、休克住进了ICU,经检测为感染创伤弧菌。最后老人接受了左上肢截肢手术,保住了性命。被鸭子抓伤会导致坏死性筋膜炎,被虾刺伤会导致截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普通人又该怎样保护自己?
围绕“被动物伤害”的话题,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吴韦医生,请他为大家答疑解惑。问:被动物抓伤就会得坏死性筋膜炎吗?
吴韦:被动物抓伤后得坏死性筋膜炎比较罕见,主要是处理方式不正确。
细菌、病毒进入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容易侵蚀软组织,最后导致坏死性筋膜炎。
被动物抓伤/咬伤后致病主要有四个原因:
患者皮肤破损;
患者抵抗力低下;
动物的指甲/口腔中携带致病菌;
处理伤口的方式不正确。
问:为什么被虾刺伤后没出血,也会感染呢?
吴韦:海鲜造成的伤口虽小,但不能忽略。
鱼、虾等海鲜的刺比较尖,即使扎得很深,皮肤表面未必会出血。但此时,细菌、病毒已经入侵。上述案例中,广东老人洗虾感染创伤弧菌,也是因为皮肤破损、患者抵抗力低、虾本身带菌且未及时处理。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果很严重,会导致肌肉软组织坏死,严重的甚至威胁生命,需要截肢。但市民也不用过度紧张,感染创伤弧菌的病例在上海比较罕见。因为创伤弧菌感染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海水水温23℃~29℃时发病率最高,4~11月份为该病主要高发期。
问:如果洗鱼或虾时被刺伤,怎样处理比较妥当?
吴韦:市民若被海鲜刺伤,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再用酒精或碘伏擦洗消毒,不要直接贴创可贴,尽可能把伤口清理干净,简单包扎后到医院就诊。
注意,皮肤创口未愈合时要避免碰水,否则容易感染。
还有,若被烧熟煮透的海鲜刺伤,可以先观察一下。若几小时后伤口出现肿胀、疼痛等情况,也建议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的大小和深度进行清创术甚至扩创术,将伤口内部的污物、血块和异物清理干净,再使用抗破伤风、抗生素之类的药物。
建议处理海鲜时佩戴手套。
问:如果在食用鱼虾等水产品时,出现鱼刺卡喉咙的情况,怎么办?
吴韦:鱼刺卡喉咙,也要及时就医。
民间流传的“吞咽面包、米饭”“喝醋”“人为催吐”等方式都是错误的,有可能导致鱼刺越卡越深。
因为很多鱼刺的另一边长有倒刺,自行处理很难将整根鱼刺完整取出。如果强行吞咽,有可能把鱼刺带到消化道深处,甚至扎到大血管。所以,最稳妥的方式还是寻求医生的帮助。
问:除了新闻中提到的动物,如果遇到被猫、犬等动物轻微抓伤,伤口不深,是否要去医院?
吴韦:只要伤口见血包括有血丝,就要去医院。
网上有“抓伤比咬伤轻”“伤口不深就不用去医院”等说法,这些都是错误的。还有如“猫整天待在家里,比喜欢在外跑的狗干净”等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无论哪种动物,只要接触大自然或其他动物就有可能沾染致病菌,一些细菌可以与动物“和谐相处”,在动物身上不发病,但到了人身上就有可能致病。
所以,不要想当然认为存在所谓“更干净的动物”。无论是抓伤还是咬伤,无论伤口有多深,只要见血,建议就医。
问:宠物打过疫苗,被抓伤/咬伤后能不去医院吗?
吴韦:无论是否打过疫苗,只要伤口见血就要去医院。
正如前面所介绍的,即使宠物接种了疫苗,只要它接触过外界环境,其毛发、指甲、口腔等部位就有可能沾染致病菌。若被携带致病菌的动物抓伤/咬伤,就有可能致病。
况且,疫苗需定期接种,但很多宠物并没有定期接种疫苗,这就无法保障宠物的卫生和安全。另外,被猫、狗等动物抓伤/咬伤后,还应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
问:被抓伤/咬伤后可以用创可贴吗?
吴韦:不要直接贴创可贴。
被抓伤/咬伤后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伤口接触了致病菌,许多致病菌属于厌氧菌,封闭的环境更有利于厌氧菌繁殖。所以,贴了创可贴反而容易为致病菌制造繁殖条件。
被动物抓伤/咬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先将伤口完全敞开,如果有脓血,要把皮肤表层的脓血全部挤压出来;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有条件的也可以用双氧水;冲洗干净后,用干净的布/毛巾按压住伤口;最后去医院就医。
问:看到相关新闻后,有些市民对处理水产或接触动物有些担心,新闻中报道的病例多吗?
吴韦:总体来说,被动物抓伤/咬伤,或者被水产刺伤后导致感染甚至截肢的情况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原标题:《【求证】洗虾被刺可能会被截肢?既不是耸人听闻,也不用过度担心》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提到晚唐诗人皮日休,很多人或许会想到那首著名的咏大运河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