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越 特约通讯员 温继燕)小到一盏路灯、一个座椅,大到医疗就诊、出行道路,都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回应好群众的呼与盼?西区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围绕民生体验变革,大力实施服务保障水平提升工程。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着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街道低保户、残疾人、失业人员、大龄无业人员多,就业压力较大。”近日,西区河门口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剑介绍说,今年该街道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成立了4个社会组织,为辖区失业及大龄再就业群体提供岗位近20个。定期开展面点师、健康护理师等技能培训4场,惠及群众近200人,目前通过技能培训后再就业人员20余人。
据西区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区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县级领导干部清单59项、部门单位清单192项,及时收集群众反映问题4500余件,帮助解决“小、微”实事3500余件。以“小财政”撬动“大民生”,累计安排投入资金4.33亿元,打造民生保障多元体系,完成10大类55项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新闻推荐
宋朝有一个李清臣,他在名字上曾被人误会过——后世一些人以为他是李清照的弟弟。其实他年龄比李清照大得多,跟李清照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