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得以高寿,心理调适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近读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世界》2021年12期《认识衰老》专辑,给我们怎样认识与应对衰老颇多教益。
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张文娟教授在卷首语《如何应对衰老?》中强调指出:“衰老并不意味着疾病和失能……如果人们能够保持‘个人——环境’的协调,衰老的正常生理变化并不一定会降低个体的生活质量,所以,从环境设施、精神文化、社会制度建设各个方面努力,营造一个适应老年人生活的年龄友好型社会,将会极大地提高人们对衰老的适应能力,实现健康的老龄化生活。”专辑中援引了专家埃里克森“心灵发展将持续一生”的著名学说。埃里克森认为:“通过与家人及好友的信赖关系,可以克服困难,实现‘老年的超越’”。佐藤教授对此做了进一步阐述:“在超老龄期,人与外部的交流减少,内在的充实更为重大。”阅读至此,如醍醐灌顶,我这八十多岁的老者心中豁然贯通,仿佛看见了已夕阳西下的老年人生又出现了一派柳暗花明。以上专家学者告诉了我们一个如何善处老龄问题的重大事理,那就是要注重与生存的外部环境和谐相处,一旦活动能力受到限制时,内在心理情感的充实与自信也十分重要。
以我自身而论,2005年10月因做胆结石小手术引起并发症严重的脑梗塞,危急得站坐乏力,拉屎拉尿皆只能躺倒在病床上,连吃饭都需人喂。此时我才66岁,痛苦得似乎将不久于人世。后经转移到市二医院,在神经科主任钟强的精心治疗与热情鼓励下,居然奇迹般站立了起来。无奈,从此左手左脚偏瘫,出门需妻子牵伴。一如埃里克森所言:“通过家人及好友的信赖关系,可以克服困难,实现‘老年的超越。’”我在病魔缠身的逆境中,仰赖妻子任劳任怨的照顾,几乎天天都要牵着我出门行走,不致因此而肌腱萎缩,机能失衡。这仅是一个方面,问题是左手左脚既已偏瘫,不可能连续几个小时都在外行走作体能锻炼,却又仰赖多年养成的生活与工作习惯,便是从事文学创作,几乎天天都离不开读书与笔耕。出医院后,我担心过多地读书写作,有损脑健康,甚至加重脑梗塞。尔后的实践证明,我一天比一天加大阅读与写作量不仅未损害健康,且有助于心理的调适。有时灵感喷发,俨然忘记了自身是一个病残的人。我日渐懂得身残志不残,我还是一个可以生存在世,有所作为的人,并非地地道道的废人。
此后,我的阅读与写作接近正常状态。2018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不远千里来我家访谈我的长篇传记文学《吴宓的情感世界》,并于当年12月31日在中央一台播出。在此激励下,我又鼓足余勇,花费一年时间撰写更为厚重的《吴宓的后半生》并出版。从此,我年年月月笔耕,迄今未缀。
这绝非意味着一个心脑血管病人可以单凭心理治疗获得好转,与之相对应,从最终意义上讲生理的治疗仍然是第一位的,患脑梗后又活了整整十六年,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仰赖有一个任劳任怨、爱我胜于她自身的善良妻子。除了在家中时时关照,还天天牵着我外出行走,并参加各种文学集会。
《认识衰老》专辑强调指出“运动是‘万能药’”,还特别介绍了如何在家中进行锻炼。专辑称如若长期躺倒病床上,肌腱就会一天天萎缩,那将是危险的信号。我之所以能在病后顽强地生存十六年,除了行走锻炼,还有按时服用合适的药物。
生理锻炼、药物治疗,再辅之以心理调适,大抵是治疗老年患者的不二法门。生命既然在于运动,健全的生命更在于发掘潜在智能,致力于不断地创造与革新。我的感受与体验是在信赖家人的同时,亦不忘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广泛地联系友人。“广交朋友,储蓄友谊。”我已严重丧失独立行走、主动接近友人的能力,却也凭借手机结交了数十上百文友,其中诚挚者不下十人。诚如荀子《劝学》所教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坐在家里,通过手机联络,文友一天天增多,我的精神生活日益充实。近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武状元彭阳春》,当初徒有强烈的创作冲动,却苦于难以搜集史料,终于福至心灵与文友纪志南合作,请他四处搜集资料,我坐在家中书写,他也部分书写,居然宣告成功。
亦不可忽视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衰老》谆谆教诲:“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勉强去做,集中精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对抗衰老。”此所谓知足者常乐。我依然面对着难以抗拒的衰老,倘能科学而又理性地看待衰老与死亡,余愿足矣!
□何世进
新闻推荐
受寒潮影响,我国南方将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中央气象台25日18时发布暴雪蓝色预警,预计25日20时至26日20时,湖北西南部、湖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