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冯赟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寄语20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不留神,2021年已经悄然流过,只剩下回忆与我们继续前行。虽然生活依旧因疫情处于动荡不安中,距离回到疫情前的生活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未来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困境等待着我们。但是,狂风暴雨的山峦总会放晴,历经风霜的生命也会更加灿烂夺目。
2021年,在岁月长河中不过是一粒尘沙般的存在;但对每个经历过2021年的人来说,却是切实感受过的四季与风雨。
回首过往,有欢喜、也有感伤:是巨星陨落的伤怀、河南水灾的祈福,也是疫情反复的不安;是千年水下的浪漫、神舟飞天的期望,也是圆梦小康的欣喜。复杂的岁月交织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如何宏大的词章都无法全然概括。
但是,在大大小小的悲喜背后,我依旧看到:即使道路泥泞,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即使面对困境,永远仰望星空,那就是中国人的缩影。
是什么支撑着这股坚毅前行的力量,又是什么让困境中的人们依旧心怀赤诚?是温良——一股刻在骨中的坚毅。
在2021年,我见到了太多的“温良”。
什么是温良?《觉醒年代》中,辜鸿铭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是一种同情和人类的智慧。”这是一种柔性之美、人性友爱的精神。
在7月河南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无论奔赴一线的救援官兵,还是千里外转发救助信息的网友:都期望尽自己微薄之力,可以拯救每一条生命,不让其随水流而逝;可以承接每一滴雨水,不让它成为人们的泪水。温良的力量,正在于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一把伞的魄力。
“人之初,性本善”。具有成人之思的中国人:同情他人之处境,并乐意伸出援手。这是一种根植于本性“大义”情感。面对未知的危险,总有人选择逆向前行:在于自己所选择职业的职责,更在于一份“同情力量”。这份同情之力,是国人在面对天灾时,那一份牵挂同胞的关怀心;是世界面对危险时,主动施以援手的担当。
在全球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我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居全球首位,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隧道尽头的光芒”。
温良,亦是一种柔性的坚毅力量。《道德经》中提及:“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温良的力量,就像是至柔的水,却可以穿透最坚硬的石头。温良,是一腔热血,相信自己绝非命运之奴隶的觉悟;温良,是内心归乡,是面对人生时刻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浪漫。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局限于船坚炮利的实力,更在于一个国家文化之水平、国民之精神。2021年,我们见证了:神舟登天再问苍穹,蛟龙入海再探无人之境;中国健儿奥运展风采,国剧“出海”传播中国文化。以软实力之姿,展现中国发展之硬成果。软硬结合,让世界从多个视角再次认识中国。
温良的力量绵绵不绝,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中国人:是一次次与病毒贴身搏斗的白衣战士,也是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的冰球斗士;是26年不忘还账的耄耋老人,也是最温馨提示手势的使用者……
温良的力量润物无声,是怀揣赤子之心的中国人:是深藏功与名的共和国老兵,也是禾下之梦的编织者;是岗位上厚积薄发的大工匠,也是捧起《海德格尔导论》的翻译者……
凭借着一代代不服输、不怕输的精神,温良的人民用热血与汗水创造辉煌与荣光。一代又一代的炽热初心传承,将梦想怀揣,坚定地走向未来。这或许,就是中国人之精神为何得以绵延不绝又生生不息的根由。
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辜鸿铭这样写道:“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可以同时拥有成年人的头脑以及孩童的心灵,故此,中国人精神便是一种让青春得以永葆、民族得以不朽的精神。”谨以此句,送别逝去的2021,迎接未到的2022。
新闻推荐
申佳平为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突破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