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上海乃至全国多地的养老院,都曾有过一个阶段性的封闭时期。对家属开放的探视时间也是附带条件的,需提前预约,还要携带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老田口中的变化,大约从这时开始。他的两个儿子,很少再来看他。房间里还有两张空床位,“以前不会空超过半个月。”现在,小半年也没人来住。
“上海很多养老院都空出床位来了。”这绝非一家之言。最近,记者从多家公办、民办养老院及养老领域专家处了解到,上海老人入住养老院的数量和意愿,似乎在疫情中双双遭到抑制。
“原先三四个月等一个床位
现在三四个月等一个老人”
根据《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截至今年,上海养老床位数量已达到16.1万张。其中有多少空床位?在上海市政协委员、爱照护创始人丁勇看来,这个比例可能在40%以上。这或许还不足以说明上海的养老院在疫情中遭遇了普遍性问题。事实上,上海乃至全国的养老机构,长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王海水经营的两家民办养老院,一家在黄浦区老西门街道,市中心地段。 96张床位,入住率受影响不大。不过王海水还是明显感到,有入住意愿的老人相对疫情前少了。“过去可能是(老人)三四个月等一个床位,现在是(养老院)三四个月等一个老人。 ”
“又加上封闭式管理
做这个决定只会更艰难”
入住养老院本身就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需要老人们做足心理建设,“下大决心”。王海水说,养老院生活是对老人过往生活模式的彻底颠覆,从无约束到有约束,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现在又加上封闭式管理,做这个决定只会更艰难。 ”
根据丁勇的观察,养老院老人在疫情期间的“外出就医难”,是较普遍的现象。 “老人本身看病、配药频次高,现在每出去一次,再想回养老院,都需要家属陪同走完核酸检测等复杂环节。家属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本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照护负担,现在反而变得更麻烦了。 ”
不过,并非所有养老院都要经历老人的“因病流失”。孙桥养老院因几年前与原孙桥卫生院合并改建,是一个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院。医的部分与养的部分,通过院内2号楼的绿色通道连接在一起。 “如果老人要就诊,转到隔壁楼的病房就可以了。 ”浦东孙桥养老院院长刘妹说。
实际上,医养结合作为国家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近年来已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由于两种资源的打通不能一蹴而就,即便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真正有效的“医养结合”也仍在局部实践。
“我感觉‘家床’是一片蓝海
必须抢先布局起来”
王海水说,养老院空床持续增多,给院内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这也成了他主动参与到全市家床工作的主因之一。
去年,王海水的快乐之家养老院成为服务上海市首批家床试点的机构。家床,全称家庭照护床位,也就是把养老院的护理资源延伸到老人家里去。成为家床服务单位后,快乐之家养老院陆续接到了近90单生意。
随着家床试点范围越来越大,养老机构的供需两端,也有望达到一种新的动态平衡。就在不久前,王海水为他的快乐靖宇养老院申报了上海市第二批家床试点。 “我感觉这是一片蓝海,必须抢先布局起来。”刘妹也表示,很有试水的意愿。杜晨薇
新闻推荐
数说新闻据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赵文君)今年3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截至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