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之美——馆藏龙泉青瓷展》精品瓷器解码 青釉刻牡丹纹大盘(元代)
青釉刻花五管瓶(北宋)
青釉菊瓣纹折沿碟(宋代)
青釉荷叶形贴龟小碗(宋代)
粉青釉鸟食罐(宋代)
由广州博物馆(以下简称“广博”)主办的《龙泉之美——馆藏龙泉青瓷展》正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展出。从广博馆藏中甄选出来的113件(套)龙泉瓷器精品,分历史、功用、美学三部分,向观众展示那一抹独特的中国青瓷亮色。
龙泉青瓷 盛名传播于世界各地
龙泉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场,被誉为“空前绝后的青瓷高峰”。一般认为其形成于晚唐五代,南宋晚期到元代达到中国古代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明初仍作为重要的贡品和外贸窑场,直到明代中期才逐渐式微。龙泉窑窑场众多,产量巨大,其产品在国内发现的数量和范围为同时期之最。作为中国青瓷的集大成者,龙泉窑以高超的制瓷技艺和延续千年不灭的窑火相传、精品迭出,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范围内唯一入选该名录的“陶瓷类”项目。
龙泉青瓷的盛名不局限于国内,更传播于世界各地。“16世纪晚期,龙泉青瓷传入欧洲时,被赋予一个雅称——‘雪拉同’。这是何故?”广博馆长吴凌云介绍,当时,法国小说家杜尔费写了一部在法国最受欢迎的长篇小说《牧羊女亚司泰来》,后被改编为剧本搬上舞台,曾轰动一时。该剧叙述了牧羊人雪拉同和牧羊女亚司泰来的爱情故事,雪拉同穿着一件像海水一样可爱、像青天一样美丽的青色外衣。那时,龙泉青瓷在法国市场上轰动一时,市民们看见了那青翠的釉色以后,无比赞赏,认为只有舞台上雪拉同所穿的那件衣裳的颜色,才能与之媲美。于是,法国人就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了。此后,这一名称便风靡于欧洲各国,英文也将“青瓷”称为“Celadon”。“Celadon”在法语中还有青绿色和相恋情人的意思。直到现在,欧洲仍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
建馆有90多年历史的广博陆续入藏了龙泉青瓷逾460件(套),年代从北宋延续到现代,涵盖了龙泉窑历史发展各时期。
青釉刻牡丹纹大盘 内刻牡丹纹别有韵致
在广博馆藏龙泉瓷器中,有一件元代青釉刻牡丹纹大盘,此盘为一级文物,内壁、内底刻牡丹纹,釉层较薄,具有元代外销龙泉青瓷特色。
元代龙泉窑在装饰风格上继承了南宋龙泉窑的装饰方法,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在胎釉工艺上,胎料中掺入了更多的紫金土,提高了胎料中铁的含量,在二次氧化的作用后,器物的露胎部分,呈现铁锈红色。釉层从薄胎厚釉的多层施釉改变为一次施釉,釉色呈豆青、青黄色。装饰主要有划、印、贴、堆等,题材内容较为广泛,有各种花果、花卉、鱼纹、人物以及吉祥图案等。
此时,无论大小器物几乎都有花纹装饰。从最简单的内底贴着一朵梅花的梅花杯,到最复杂的内外壁都满布刻花的大碗,可以证明它普遍使用纹饰,作为美化瓷器的重要手段。其中尤以堆贴花和刻划花最为盛行,如双鱼洗,所贴的双鱼,多不施釉,有意保留胎质的颜色,使与釉色形成了青、红的对比,别有韵致。
青釉刻花五管瓶 莲瓣纹装饰用于盛粮食
北宋青釉刻花五管瓶为二级文物,是一种冥器,这一器形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称之为五联罐。三国两晋时期的五管瓶,又称为魂瓶、谷仓罐、堆塑罐。至唐代,出现了简约大方的多角瓶。在浙南地区,“角”与“谷”在方言上的发音极其相似,五角寓意“五谷丰登”,也预示着多角瓶是一种盛放粮食的冥器。
五管瓶在北宋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成为了宋代极具特色的典型器形。这一时期的五管瓶通常在瓶的上腹及肩部做分级处理,呈自下而上逐级渐收直至瓶口,常见的为三到五级。各级外形呈弧角或折角,于肩部或腹部之间黏结五到十五不同数目的管子,称为多管瓶。管口与瓶口持平或稍矮,管中空,但与瓶身不通。因五管是最为常见的,所以多管瓶又被约定俗成称为“五管瓶”。五管瓶之所以设五管,因江浙地区人们认为“五”是吉祥数字,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仁义礼智信”五德及“五子登科”等涵义。此类器物多以莲瓣纹装饰,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多管瓶是北宋龙泉窑较为常见的器型之一。南宋时,多管瓶演变为贴塑龙虎的龙瓶、虎瓶,合称龙虎瓶,以保亡者冥福、生者阳泰之意。
粉青釉鸟食罐 釉层滋润亮泽如雨后碧空
宋代文人喜养鸟,连帝王也乐此不疲,《东京梦华录》记载宋高宗喜欢养鸽子、鹦鹉。
此次展出的龙泉瓷器精品中,就有一件粉青釉鸟食罐,此罐为二级文物,釉色粉青,釉层滋润亮泽,如雨后碧空。
鸟食罐是养鸟器物中的重要一类,文化内涵丰富多变。林林总总的鸟食罐大小、形状器形等变化多样,主要取决于鸟的不同种类及鸟的不同食性。鸟食罐的大小、形状等都与各种鸟的体型、大小、喙的结构、长短,素食性与荤食性有密切关系。口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方圆而论,有圆口型、方口型、花瓣口型等;以高低而论,有直口型、敞口型、平口型、凹口型、盘口型等。
鸟食罐的系环是衔接罐与鸟笼最主要的一环,关系到鸟食罐能否与鸟笼稳固结合的中间环节。瓷质鸟食罐一般会在一侧烧制两个等大的小圆形瓷扣,再用绳丝系于鸟笼上,但瓷扣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损坏。
宋元时期南方以龙泉与青白瓷窑系烧造最为多见,其鸟食罐的制作工艺和形制也被称为最先进。
青釉荷叶形贴龟小碗 “龟游荷叶”意趣盎然
青釉荷叶形贴龟小碗为三级文物,其口沿呈卷曲的嫩荷叶式,内壁印出荷叶轮廓,碗心蛰伏一小龟,意趣盎然。
龟游荷叶,又称为龟伏荷叶、龟巢荷叶,是宋元时期工艺美术十分流行的题材之一。具体表现大多为小乌龟爬行于大荷叶之上,常用于宋元瓷器、玉器与金银器的装饰纹样。而“龟游荷叶”这一意象最迟在汉代文献典籍中已出现,西汉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有云:“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但其作为工艺美术之题材而出现与流行则始于唐宋时期。发展至南宋及金元,“龟游荷叶”题材更为流行,这一题材在瓷器上的应用更是登峰造极,以青釉表现荷叶再恰当不过,龙泉窑便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龟作为长寿之象征由来已久,“龟游荷叶”亦为祝寿题材之一种,并且,除了寓意长寿之外,“龟游荷叶”还是君主政治清明的符瑞之象。
青釉菊瓣纹折沿碟 釉层晶莹为青瓷典范
梅子青是龙泉窑的品牌之色。青瓷的烧制在唐代就十分注重釉的色泽和质地之美。陆羽在《茶经》中赞誉越窑青瓷类玉、类冰,这是一种修辞上的比喻和赞美。然而,真正使得青瓷的色泽达到碧玉一样效果的,是南宋龙泉窑的工匠。他们烧制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色格调高雅,与宋人的审美趣味契合,深受当时人们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和高层统治阶层的喜爱珍视,成为青瓷艺术领域的高峰,为古代青瓷的典范。
青釉菊瓣纹折沿碟为三级文物,近似梅子青,釉层晶莹,玻化感强,釉面开片。这件折沿碟的外壁刻印菊花瓣纹。
宋代龙泉窑在美学上重视釉色和造型。该盏器壁作内凹外凸楞形菊瓣,薄釉处呈青白色。由于胎子较白,因此在器口、足底边缘及纹饰的凸楞等釉薄处透出白色。在转折处,通过釉汁的流离作用,烧成后显露一条规整白线,造成某些地方釉层变薄,颜色变浅,甚至透过它可以看到纯净的胎体,称为“出筋”;凸楞处釉较薄,积釉处釉厚,颜色更加青翠,使之具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 据《羊城晚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贵阳电(记者周宣妮)20日上午,2021年度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年终总结会在贵州省平塘县中国天眼(FAST)观测基地举行。据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