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古城许多民众,正在经历一个无比难熬的冬天。
“打肿脸充胖子”式的操作,折射出的不仅是当地在环保治理中的急功近利,相关部门及其干部在意的只是漂亮的政绩数字,却漠视百姓的冷暖。同时,它更是一种“环保造假的升级版”。这样的造假,和之前一些地方用人为方式干扰环境监测站点,可谓异曲同工。只不过,一个是直接造假,一个是间接造假,二者反映出的地方环境污染的真实水平,其实都是失真的。
类似的做法,其实并不少见。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多有曝出给民众冬季取暖添堵的个案,比如最近,山西运城两名老人就因使用吊炕取暖,被当地通报。大多个案被曝光之后,往往能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不合理的做法基本会得到纠正。但是,在事后纠正中,问责往往虚晃一枪。
可见,要打破这样的循环,震慑漠视民众利益的做法,需要大幅度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换言之,对于各地的环保治理,不仅要考核其治理的效果和成绩,也要正视治理背后的民生代价。对于那些平时不下功夫,病急乱投医的地方部门应当究责。而且这样的究责,不应是媒体曝光之后的被动作为,而应明确写入相关的政绩考核标准,形成一种可操作的机制。
“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已成为一些地方环境治理的顽疾。对于突出违法案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才有可能摁住一些地方蠢蠢欲动的权力之手。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于平
新闻推荐
新华社电记者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9个部门和单位发布了《“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