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一说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白华宇
近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网友以“公众号低俗标题吸眼球博流量”向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反映:“某医疗机构的微信公众号,使用标题党吸引人眼球博得流量,建议进行整改。”对此,深圳市卫健委回应称,“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后续会适当收缩开放的推文尺度,保持专业、中性、客观的风格。诚恳倾听各方的批评意见,在宣传上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使卫生健康传播为更多的用户所接受。
当被举报的“深圳卫健委”公众号的文章截图出现在网上后,一些吃瓜群众因为文章标题比较“放飞自我”的字词表达了不适应。但是,当记者在查看该新闻相关评论时,却有更多的网友对“深圳卫健委”的文风表示了支持,有网友直接说“现在的健康科普文章只有写成这样才会有人看”,也有声音说该网友因为所谓“低俗博流量”的标题和内容就直接举报的行为比较不妥。
“深圳卫健委”产出的健康科普内容一向拥有拥抱年轻和草根群体的平实和趣味,玩梗、蹭热点和“皮一下很开心”的图文和视频是他们产出内容的主要风格,加上背后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威背景,他们的文章深受年轻群体信任和喜欢。该公众号的负责人曾对记者说,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也赋予了深圳人特殊的群体特征,他们编发的内容都是迎合和针对这些年轻市民的,因此才能受到长期的支持。当然,常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左右奔走,难免会陷入一些争议和质疑。此次遭到网民举报,一方面表明“深圳卫健委”发送的信息内容确实让部分人感到不适应,另一方面也证明公众对健康科普内容的趣味性也是存在实际需求的……在这个时候,与其争先站队吵得不可开交,不如来反思其背后反映的一个问题:健康科普为何进入了“正经的没人关注,放飞的就被盯上”的尴尬局面?
医学涉及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当健康科普在互联网初露尖角之时,严肃正经也成为了其最主流的行文风格。但由于公众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加上很多严肃甚至死板的健康文章实在没有让普通人读下去的动力,权威的健康科普内容往往难有热度,一些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推出的健康科普内容甚至包含专业过头的医学术语,常人想读懂都难,自然就不会为其贡献关注和流量。这不仅让健康科普难以普及大众,更让许多营销号找到了“财富密码”,通过耸人听闻的虚假信息混淆视听,让从事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和单位“恰”上了“烂钱”。
在这种情况下,像“流言粉碎机”一样的健康辟谣自媒体借助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打了一回翻身仗,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主流力量的健康科普内容难再有进步,依然维持着正经死板的“人设”,此番好不容易有权威健康科普账号通过风格创新实现“破圈”又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这就给许多人整不会了:健康科普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呢?
当然,“深圳卫健委”被举报的背后,或许也是健康科普领域寻找权威和趣味的平衡点、进一步实现雅俗共赏的契机,但是这个目标能否在整个健康科普领域实现还真要打一个问号。健康科普涉及身体这个革命本钱,同时又难免会涉及隐私、两性等敏感话题,想要走出第一步就已经不容易,但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不少90后甚至00后都开始了“朋克养生”,这侧面也说明健康科普领域依然拥有广泛的需求和市场。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鼓励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敢说”,一线医务人员“愿说”,年轻健康人士“会说”。健康科普想要做到既靠谱又有趣,不能只有像“深圳卫健委”这样的主体单打独斗,更需要整个卫生健康行业群策群力,找到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的钥匙,健康科普领域在过分正经和放浪形骸的两个极端反复横跳的尴尬局面才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如今,“以预防为主”已经成为了人民健康事业更突出的位置,卫生健康事业的新变化更需要业界权威人士把眼光放到广大公众身上,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整个卫健行业的努力下,我们看到的健康科普内容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能把权威性和趣味性真正地全面展现出来。
新闻推荐
钟南山院士11月20日在第三届中国老年健康国际论坛上呼吁:“目前70~80年龄段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较低,应该鼓励更多老年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