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科技这样“点亮”美好生活 盘点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那些惠民创新

来源:拂晓报 2021-11-06 11:52   https://www.yybnet.net/

传染病防治、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粮食提质增产、建筑遗产保护……最新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褒奖了多项惠民利民的创新,彰显科技“点亮”美好生活的潜力。

面向健康:医学科技自立自强

磁共振,一种大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是临床诊断、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但长期以来,此类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国产率不足5%,我国百万人拥有量不足美日等国家的十分之一。

“改变状况的唯一途径是自主创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心中笃定,这是一条艰难却注定走得长远的创新之路。

在国家科技项目持续支持下,上海联影携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自主研制我国首台3.0T高场磁共振,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健康是1,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维护人民健康,必须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从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探寻,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从重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诊、治,到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规范……越来越多科技工作者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立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为14亿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不断增添福祉。

端好“饭碗”:数十年接力奋斗

水稻,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端稳、端好百姓“饭碗”,科学家们几十年如一日接力奋斗,将研究“种”在祖国的大地上。

“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从20世纪末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水稻种质资源,加快基因挖掘、品种创新。”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罗利军说。他们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如今,该团队构建起水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育成的71个水稻新品种已大面积推广生产,解决了水稻育种中优质与高产、高产优质与节水抗旱等优良性状难以兼顾的难题。

创制新型淀粉产品,在食品、胶黏剂等领域应用推广——江南大学教授顾正彪团队等合作完成的项目“淀粉结构精准设计及其产品创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同为这所大学的教授,刘元法团队等合作完成的项目“食品工业专用油脂升级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推动了我国相关加工食品的升级换代和健康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技创新的前进方向。一代接着一代干,把一张蓝图绘到底,科技工作者正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创新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杭州西湖,素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美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建国院士团队将卫星定位技术与风景观览艺术结合起来,重新规划游船线路,让“泛舟西湖”更具美感。

东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从工业烟气污染治理,到水利工程泥沙调控,再到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一项项服务民生的创新项目,得到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充分肯定。

自主创新事业大有可为,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获奖的科研人员纷纷表示,未来要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加快推进产学研用结合,让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惠及百姓生活。

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董雪 陈席元

新闻推荐

国际市场油价震荡本次国内不作调整

据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5日称,因国际市场油价震荡运行,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本次国内汽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科技这样“点亮”美好生活 盘点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那些惠民创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