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烈水霭 郝良/摄
一
柔弱温润的水烟,是从水里升起的雾气,此水烟非吸食的水烟,雅称水霭。
有人认为,水烟逊色于炊烟的浓密,而我觉得水烟,是从我绵延乡情里旁逸斜出的绿色植物,让记忆不会迷离。
从层峦高山之中出发的野溪,跌入沟壑,与泉眼冒出的清流,相聚在一起,追逐峡谷流水,绕过村庄,奔向河流,又穿越高楼密集的茫茫闹市,奔向大江大河,一路桀骜,一路欢歌。
曾经,离家远行,沿巴河逐梦;如今,饮水州河,寓居南岸多年。不经意间,那一丝一缕水烟,又悄然飘来,朦胧含蓄,诗意氤氲。
二
水烟与炊烟相比,更多人敬畏炊烟。有人说在诗里,炊烟是诗人笔下的一缕梦魂;有人说在画里,炊烟是画家笔下色彩间灵动的语言。而水烟则柔软无骨,散淡无形,往往不被人在意、视而不见且忽略。不管是属于情感的产物,还是属于艺术的景物,而从溪沟或河边升起那孤独而多姿多彩的水烟,它同样可以慰藉刻骨的忆念。
老家的那口老井,清冽的井水经年累月地溢出,冬暖夏凉,甘甜丰沛。洁净井水,养育祖辈,灌溉庄稼,流过田野,与众多的潺潺山溪相拥,越过溪涧,涌入河流。外人不知,而我心里觉得,那口老井也算是长长巴河的源头之一,村庄也就是伫立在巴河之上。自懂事起,才知道大海是河流的皈依和港湾,而湖泊是溪流的驿站。
在某个夏日之晨,当我站在达城的野茅溪大桥上,俯视欢快的州河水,不得不让我的忆念捧起薄如纱幔的水烟,致敬匆匆远去的流水,以及不会远去的歌谣:儿歌是一碗井水,从溪流里抓来几尾童年,养在记忆的心里面……
三
多年前的记忆,渐次清晰起来,当水烟升起或落幕的时候,祖母踮着小脚,总是终日忙碌着。
当我把柴禾塞进灶膛时,不知走在火光前面、蹿出瓦房的炊烟,与古井边的池塘里升起的水烟,一起融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丽;也不知道母亲口唤鸡鸭手牵妹妹,沿着从堰塘里升起的水烟飘向小路,是什么时候回家的;也不知道父亲肩挎犁头手牵着老牛是否走在水烟前面,是什么时候推开木门的。
如今,我不再固执认为,水烟并非只有在大江大河边升起或弥漫开来。
似乎淡雅而轻飘的水烟,比不上唯美精致的炊烟,一轻一重的烟雾,都是我对故乡的一种记忆刻画。不知从哪天开始,故乡的土墙屋、木板房,仿佛在一夜之间换了装、变了脸,那是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量体裁衣打扮了一番。
渐渐,用黄泥砌成的土灶或烟囱已难觅到,袅袅炊烟成了坚守孤巢的候鸟。那些垮塌的老屋,留下的大片空地上,残存着一些黯然神伤的痕迹。当我站到古井边,凝视古柏、樟树、老藤树,三棵高大苍劲伟岸的古树,便与我愁容满面相对视,我弯腰捧起溢出井口的老井水,像童年口渴的狼狈,大口吞进肚里,却感觉像是一块坚硬的东西,梗塞在喉咙,难以下咽。再转身面对被荒草围绕的池塘,在记忆中寻找多年以前的某个时辰,一丝丝结伴而起的水烟,踉跄前行的姿态,在我的忆念中站立起来,又散落在村庄忙碌耕作的季节之中。
四
记忆中,无论是早晨还是黄昏,在空灵清新的山村,炊烟不约而同溜出屋檐蹿出竹林,铺向满坡梯田,赶去与水烟聚会,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架起了一座雾桥。我的记忆常常从上面轻轻走过,也想挥挥衣袖,亲吻烟雾弥漫下的乡村,那憨厚朴实的容颜,以及正在水烟中嬉闹的那一只只鸭子,与一只只青蛙构成的乡村意趣。
其实,在村庄头上和村口的两口宽大的堰塘,每到盛夏时节,当阳光爬出云雾,便会唤起柔弱的水烟升起,朦胧下那一幅幅极美的画,如一首首精致的诗。也许水烟的颜色和味道带来的所有的激情和狂热改变不了心灵的颤动,舍弃不了某种质地坚硬的东西。惆怅和苦涩远远超过了快乐,剩下的便是赤裸裸的疼痛。
记得一次,与两位朋友从达城出发,走老路前往万源县城,沿途经过河流。时至初夏,河流欢跃,从青草萋萋的岸边升起的袅袅水雾,继而如烟如纱般,让人顿生喜悦和赞美。
因此,画只能疗养呆滞的目光,诗只能求得片刻的宁静,捧起短短的一个梦。于是,我想起乡愁诗人席慕容面对从未亲眼见过的故乡,站在遥远的那片水海茫茫的沙滩上,呼唤乡愁中辽阔的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诗句:“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在她心中:“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对于那些一生与诗共舞的诗人,谁能解开这个结?撩拨那甘如醇蜜、涩如黄连的感慨,密集在心中的那一缕缕水烟呢?
此时,我感到炊烟的力量和水烟的重量,由此构成我对巴河的敬仰,在河面上曼妙起舞的一缕缕水烟,像梦中一只美丽的水鸟,带着我的忆念飞翔。
五
也许,对一条河流的挚爱,更因血脉亲情如江河而奔流不息。
刻骨于心灵的蜿蜒巴河,只得将细小的文字,变得坚硬而柔媚飘逸,闪烁为密集的星光,既有深度也有情怀。因此,我是这样表达的:这是一条坚硬的血脉。在冬去春来的时光中,坦荡地来来往往。以沉缓的性情,在肆虐的风雨中对抗漫长的岁月沧桑,忍辱负重地滋养山峦的雄健,抚慰丘壑的贫瘠与荒凉。在众说纷纭的文字里,构成千古传诵的苍茫;一座座峰峦的头颅,向着奔腾的河流,表达俯视的茁壮。
在我的吟唱中,长长巴河一片朦胧而明媚:昨夜的星光,散落在沿岸升起的炊烟中。仿佛间,一幅画面展开,一个个低矮古朴的屋檐下,一辈辈虎背熊腰的山汉子,以及一条条黝黑的长辫子,扬起粗犷的山风,行进在碧水滔滔的巴河之上,在浪花前呼后拥下,沿着蜿蜒坎坷的河道奔跑。
在我的追溯中,当一排排竹筏与风浪对峙的时候,一个个虎背熊腰的背影,赤裸地屹立在群山的俯视下,山风又扑面而来,在劈水击浪的桡片下,仰天大笑。山里男人何惧风浪吹打,只见祖父和他兄弟们的额头上,一根根膨胀的脉络,犹如蜿蜒的山脊,凸显了勇敢和坚强。
六
也许,这便是巴河之水奔腾向前的胆魄和力量,滋养了巴河岸边的先民,尤其是男人们的奋进拼搏的秉性。
仿佛间,一代又一代粗犷的山歌,在苍翠的山峰间艰难地缭绕;一曲曲凄美的民谣,在背二哥离开的槐树下,焦急地等待和守望。一只只逆水丈量河流的船桨,以及行走在岸边的影像,把桀骜的山风挡在身后,惟有刻薄的一河烟雨,闪耀着鲜艳欲滴的时光。也许,牵引祈祷的一炷炷香火,沿河岸一路踉跄或沉缓归来,在两岸青山中叩问春月或抚慰秋花,明媚了一辈又一辈山汉子的情殇。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又一个千年之外的夜雨,淅淅沥沥而来,闪耀在河面的渔火,照亮巴河奔流的季节过往。此刻,巴河如此温驯地聆听星光的呓语,犹如我打开的一幅精彩广阔的画面,又恍如听见清风吹拂的波影里,回响着祖母唱给祖父的歌谣,与长长巴河中的点点帆影,构成一个锦绣大美的远方。
七
因乡情在诗意里散漫飘逸,尽管在巴河的长度里游走,举头扯下一朵云彩,铺展成一幅心灵释怀的画面。
在一个夏日的早晨,当汽车奔跑在巴河岸边的公路上,窗外的一缕缕水烟向着阳光奔跑,那飘扬的姿态触动了我,应立即收回思绪,回到乡土,走进村庄,站在水烟骤然升起的岸边,朗诵一首补偿我脆弱情感的诗歌,用乡愁制作像蜻蜓或蝴蝶一样飞舞的水烟,迎接山风的膜拜。
于我而言,难以抹去沉寂于心底的记忆,是一位古人抒写水烟的诗句:“沙月静,水烟轻。芰荷香里夜船行。”
闲暇之余,伫立在通川桥上,凝视碧波州河,便回望滔滔巴河,惟有柔弱的水烟,谦卑地在心里搭起一座雾桥,让忆念紧追而来。
□杨建华
新闻推荐
输液扩血管能防中风? 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发布 “养生大法”有误区
天一凉,不少人就开始琢磨着做点啥来保护一下血管。喝红酒可软化血管?拿银杏叶泡水降血压?甚至输点液通通血管?……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