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凉,不少人就开始琢磨着做点啥来保护一下血管。喝红酒可软化血管?拿银杏叶泡水降血压?甚至输点液通通血管?……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等部门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将大家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方面的九大误区打包辟谣。
流言“三高”人群不能吃蛋黄
很多人认为,凡是胆固醇高的食物,“三高”人群都应该远离。因此吃鸡蛋时只能吃蛋白部分,不能吃高胆固醇的蛋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蛋黄中确实含有较多胆固醇,一个蛋黄胆固醇含量可达280毫克左右。但大部分人群从蛋黄中摄取的胆固醇,不会直接影响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是受遗传基因和代谢因素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流言银杏叶泡水喝能降血压
银杏叶药用价值非常高。因此,有些人认为把新鲜银杏叶泡水喝,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没有效果还很危险。
虽然202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但这类药物主要是用于淤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偏瘫等,并不具备降血压的作用。
银杏叶泡水喝很危险。因为银杏叶生品内含有大量有毒的银杏酸,且银杏酸为水溶性成分,直接泡服可引起阵发性痉挛、神经麻痹、过敏等毒副作用。
流言喝点红酒可软化血管
有些人有喝红酒的习惯,认为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可以软化血管,经常喝点红酒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其实,靠喝红酒来软化血管的方法不靠谱。
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但其含量非常低,即使每天喝20瓶红酒也起不到软化血管的作用。相反,红酒中大约含有15%的酒精,会对心血管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流言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
“秋冬季节输液可以扩张血管,有效预防脑中风”,这是真的吗?其实,“输液预防脑中风”是种有百害而无一益的“保健”方式。
人们俗称的脑中风,大体上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这两种都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这两种中风的治疗方式基本是相反的,缺血性脑中风一般需要应用溶栓和抗凝药物,而出血性脑中风一般需要止血或手术治疗。
输液的“活血”作用很短暂,停止输液后就没有效果了。且据专家介绍,输液还会使血管壁变薄、变僵硬。
流言得了冠心病就不能吃肉
有些冠心病患者不敢吃肉,特别是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等都富含饱和脂肪酸,他们认为吃肉潜在的健康风险更大。其实,冠心病患者不是绝对不能吃肉,只不过要控制好总量。
冠心病患者应该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控制膳食中总脂肪量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总脂肪的摄入量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10%。
流言冠心病人都应安装支架
并不是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安支架,是否建议安装,取决于所患冠心病的类型。对于大多数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心脏支架并不能防止出现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
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及时采用冠状动脉支架开通病人心脏闭塞的血管,可以使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也可以使病人犯病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因此,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只要有条件,都应该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尽早安装支架或进行手术搭桥。
流言装了支架不能做核磁检查
有些患者担心装了心脏支架影响做核磁检查,认为金属材质的心脏支架在强大磁场中可能会发生移位,电磁感应产生的热量还会烧伤血管。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临床上常用的核磁共振,磁场场强为3.0T或1.5T。而在3.0T场强的磁场下,心脏支架不会出现位置移动。因此,就算支架植入后马上就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也是可行的。
流言高血压吃西药会依赖
有些老年人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不敢用西药治疗。怕这些药一旦用上了就停不下来,而且会伤肝伤肾。其实,高血压及糖尿病,大多数都可用药物治疗。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副作用都很小,基本不会“伤肝伤肾”。只要遵医嘱规范、正确用药,其益处远超过害处。
流言他汀类药物不能长期吃
对于高血脂的治疗,主要是依靠服用他汀类药物。但有些患者认为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太大,会造成肝肾和肌肉的损伤,不能长期吃。
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的地位一样,是冠心病的“基石用药”。其实,新一代的他汀类药物是比较安全的,几乎没有毒副作用,必要时应遵医嘱用药,同时定期监测血脂、血糖、肝功、肌酶。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日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徐建明团队联合国际课题组,深入剖析了土壤中铁离子调控苯并噁嗪类化合物介导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