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正午,阳光煦暖,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过娘的坟前。
我从娘住过的地方,漫无目的地走着,走到涡河边,乐声大作,人影憧憧的老人,还有很多中年人,在跳广场舞,从漂洋过海来看你,到北京的金山上,再到东北的冬东北的情,都是一样的律动,一样的伸臂踢腿。
又折回,回到曾带娘散步的公园,略显抽象的蝴蝶雕塑不远,有超市影院琳琅商铺,人像流水般涌进去,又流出来。近处,孩子们活泼泼的,叽叽喳喳,跑来跑去,有一老人拎着特大号毛笔,以水为墨,以地为纸,端然写,铿,锵,蹁,跹……
怕父亲在家着急,又疾步走回这条叫作庄子大道的路,两边多了很多店家,有大牌子写着焖面一绝,人们相向而坐,举杯,抬箸,笑语晏晏。过去荒芜的空地,变成了盆景基地,草木葳蕤。停车位上的小车,满满当当,整整齐齐。
这是我生活了十六年的小城,也是娘生活了十六年的小城。可如今这魔幻的音乐,喧闹的市塵,熟悉而陌生的街道和河流,和我的娘再也没有关系了。
我的娘,十个月前进了那冷冰冰的重症监护室。除了等待,我什么也做不了,直到医生推门喊,29号,29号家属!化验!我赶紧接过那一管血,小小的一个试管,娘的血余温尚在。医生的告知,理性的判断,我明白,那也许是娘最后的温度,是我和娘最后的亲密。我小心翼翼把试管放在窗口,再看一眼,再赶回监护室门口继续等待。
不过两日,又一个凛冽的清晨,车还没有到家,就看到路边的灵棚,风中瑟瑟发抖的,是白色的纸花。我长跪在地,前面的棺木里是我的娘,我再也不会醒来的娘。
娘啊,您曾说,哪知道人老了病了是这么难受。娘啊,现在你解脱了,彻底解脱了!不要夜里还戴着口罩,不要再害怕冷空气让你难以喘息,不要再忍受病痛的折磨,不再是那个长姐如母的女儿,不再是那个坚韧负重的妻子,不再是那个含辛茹苦的母亲,您自由了!
其实,我的娘,和天下的娘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娘心肠硬,眼皮也硬,一起去城里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里,整个影院都哭得稀里哗啦。泪汪汪的我看娘竟然无动于衷,妈,你没哭吗?苦的事太多了,这算啥。后来听姥姥说,姥爷四十二岁病故,只剩下她们相依为命。我才明白,电影里的煽情,和这样的苦,自是无法相比了。
娘善学敏思,高中时修俄语,为了教学又自学过英语,直到老年还能说上几句简单的口语。患病后期几乎无法出门,因眼疾连电视也成了听,但对新生事物仍接受很快,武汉封城,新冠疫情态势,亦了然于心,无他,因这疫情和我工作紧密相连,关系到我能否少加班,早回家。
娘又是利落的,不爱繁文缛节,乡间常有几月不能动刀剪,几月不能剃头发之说,而娘说,规矩是人定,能定就能破,哪来这么多麻烦事,该干嘛就干嘛。娘只管烧锅,蒸馍,种菜,批作业,判卷子,纳鞋底,打煤饼,招呼她的鸡,她的猫,她的菜园,她的孩子们,她的学生们一天天长大。
娘话不多,极能忍,却是家里的主心骨,大事从不犹豫,决断清楚。父亲说,你妈病时,我一天天的忙,买菜做饭,洗洗刷刷,还要记着提醒她按时分类吃药,都没觉得累。她这一走,按说我事变少了,应该轻松了,可竟然过不上来了。
曾有个段子,写儿女回家第一句话都是问我妈呢,若没看到妈,第二句话就问那我妈啥时候回来,倒是没人问爸,爸何时回。是的,每个孩子的心里,妈妈都是第一位的。即便娘和父亲意见相左,常执拗怄气,可娘在,父亲和我们心里是安稳的。
娘这一走,父亲越来越老了,如今的我,也已是十七岁女儿的娘。送走娘的那天,我打开手机,发了一条朋友圈,仅自己可见:愿天堂没有痛苦,没有忧愁。下辈子,你当女儿我当娘,好好疼你,呵护你一生平安快乐。
这条朋友圈的照片,拍摄于一九六四年的北京,黑白,人工上色,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枣红色毛衣外套,浅绿色纱巾,短发,薄薄的刘海,眉有棱角,眼望前方,笑容恬然温和。
新闻推荐
——记肝病专家、教授潘运华11月1日,武汉同普医院举行专题演讲活动,邀请拥有30年党龄的肝病专家潘运华教授,为大家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