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苏爱芳陕西省气象局副首席预报员陈小婷
近几个月,各地暴雨、高温等天气事件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极端天气频发成为了人们对2021年的共同印象。7月,暴雨横扫河南全省,台风“烟花”给14个省份带来持续强风雨影响;入秋以后,黄河流域、汉江流域出现严重秋汛,山西等多地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冷空气频频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认为,预报员的压力逐年增长。近几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但对其准确预报却是目前技术难以达到的天花板。其实,不只是少见的极端天气,每一场雨雪的预报都能让预报员辗转难眠,“压力”是被时常挂在嘴边的词。预报员如何预报一场暴雨?如何保障重大活动顺利进行?如何回应预报不准确的质疑?多位预报员都认为,不断提高预报技术、不断学习,才可以自如应对万变的天气形势。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
首席预报员至少有10年经验
不同于古时的“看云识天气”,现在我们看到的天气预报,是用数值预报模式计算出来的。简单来说,将气象观测数据导入预报模式里,再经过超级计算机运算,就得出数值预报。
计算机得出的数值预报需要预报员凭借丰富的经验进行人工订正,才能更准确。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介绍,首席预报员大部分都是工作至少10年或者10年以上,才能够积攒出相应的经验,较为自如地判断天气形势。
今年7月11日至12日,京津冀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大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降雨量突破多地历史极值。符娇兰回忆,降雨开始的当天,她正好在值班。她发现,模式预报中显示的低涡和2016年7月华北极端强降雨过程类似,但整体气旋强度偏弱,路径更偏西偏北。“所以我们当时预判,今年这场降水的强度应该是不及2016年的极端降水。”
尽管对降水总的强度有把握,但当时所有的业务模式都显示了不同的预报结果,分歧非常大。“就预报员来说,大家对气旋的路径、强度意见也都不一致,对强降水的落区和强度分歧也很大,所以当时我非常纠结。”
符娇兰听着同事们的分析,心想纠结归纠结,最终还是要做出一个科学的决策。
在目前的天气预报领域,计算机并不能取代人。“我们这些年做了大量科研工作,知道预报模式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偏差,要分析出偏差原因是什么,进而纠正预报结论。当时我还是大胆地对这些业务模式做了订正,最终得出的降雨强度和落区预报和实际情况还是非常接近的。”符娇兰说。
从事后的预报质量评估分数来看,在这场暴雨预报中,预报员的评分比所有的暴雨预报业务模式都要高,“在这种灾害天气的预报过程中,预报员可以发挥比较好的价值。”
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苏爱芳
预报河南暴雨内心承受很大压力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牵动人心。
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苏爱芳介绍,省气象台在7月14日就关注到7月中后期河南将会出现一次极端暴雨天气,“但说实在的,在弱强迫天气形势下形成一个低涡,一路盘旋西行北上,进而影响到河南,这从我们预报员的经验上来讲是比较罕见的。”苏爱芳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已经从事预报工作27年,但还没有见到过这种天气形势,报不报、怎么报都很为难。
7月14日下午,河南省组织了一场大会商。“经过激烈讨论,我们最后形成了过程累计降水量将达到500毫米以上的预报结论。15日河南省气象局王鹏祥局长参加了全省的防汛调度会,把这个情况做了汇报,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
向大家告知未来将有一场强度那么大的雨,预报员们内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苏爱芳印象特别深,那时候预报员们每日会商结束后,王鹏祥要再三确认:预报结论改不改?预报的强度改不改?预报依据是什么?
19日夜间,河南省降水不断加强,这次预报并没有落空。“但随着灾情险情的不断加剧,大家的心又提起来了。”苏爱芳说。雨越下越大,暴雨冲刷土地,水流顺着地势汇入低处,郑州尖岗水库和郭家嘴水库汛情告急。“当时我们给防汛前线每隔一小时做一次决策气象服务信息,也要为政府决策提供最新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结论,紧迫性前所未有,但想着把灾情和险情损失减到最小,我们坚持下来了。”
在这之后,河南的暴雨灾害从7月下旬持续到7月末。8月底到9月下旬,秋汛又开始了。10月份,黄河流域的防汛压力持续增大。“作为预报员来讲,我们承担了比较重的责任,压力也很大。但只有把预报做到最好,才能体现作为一名预报员的价值。”
陕西省气象局副首席预报员陈小婷
保障全运会开幕式一整天都在天气会商
陕西省气象局副首席预报员陈小婷参与了今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的气象保障活动。9月15日,开幕式活动在西安奥体中心的体育场举办,是一个室外活动。
陈小婷介绍,前期预报的结论显示天气形势较稳定,15日21时之后会出现一些弱的降水,对活动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在15日凌晨,最新的预报结论显示,由于台风减弱东移,降水系统东移比较迅速,影响奥体中心的降水可能会提早到17时前后,并且在活动举办的时段20时至22时,小时雨强会接近两毫米。
“在这之后,我们每两个小时向政府部门提供一次专题天气预报。当天19时30分,我们向政府部门报送了最后一期专报,指出在自然条件以及人工影响的综合作用下,目前降水的趋势有所减弱,在21时之后降水逐渐明显,21时30分之后出现强降水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开幕式之前,奥体中心体育场附近出现了分散性的零星降水,整个开幕式过程中是以阴天为主,在开幕式刚刚结束,22时前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降水。
陈小婷从早上睁开眼睛一直到半夜回到家里,感觉一整天都沉浸在天气会商里,“整个耳边和脑海中一直都是,下不下雨、几点下、下多大,目前这个天气系统在哪里,移动速度怎么样。一整天随时随地都在刷雷达、卫星云图。”
为了保障开幕式顺利进行,预报员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开幕式节目中涉及威亚的一些表演,我们要考虑风向、风力对威亚安全的影响,如果吹的是偏东风,而且风力较大,主火炬的火焰有可能会吹向威亚的拉绳,就可能会存在安全问题。”
陈小婷感慨,预报的需求是多样性的,而且对预报精细化服务的需求也是在日益增长的。“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我们预报员要提高预报的精准度、精细化程度,努力是永无止境的。”
新京报记者王景曦本版图片/直播截图
新闻推荐
本报杨凌讯(全媒体记者王朝阳)绒山羊、羊绒制品……10月23日,记者在位于农高会C馆的西藏阿里展区看到,从展馆设计到展览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