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社恐”原来真是病 终生患病率达12%,多数在20多岁前已发病

来源:潍坊晚报 2021-10-25 07:33   https://www.yybnet.net/

小组讨论时不敢发言,路上遇到熟人总想回避,听到手机铃响就恐惧……社交恐惧似乎已成为当下年轻人中的“流行病”。相关调查显示,自2016年以来,“社交恐惧”一词的网络检索率持续攀升,在微博上,相关话题达数百个,其中不少话题的讨论热度过亿。据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天有数百万人遭受“社恐”的折磨。

“社恐”究竟是什么

如果被老虎咬了,你会求救吗?

“我不会。因为如果没人救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一旦有人来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这个最近在网上很火的段子出自一名脱口秀演员,虽然夸张,但精准地戳中了很多“社恐”人的痛点:不敢社交,面对人群紧张焦虑。

“社交恐惧又叫社交焦虑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现代人因为压力变大,很多人都会面对一些社交焦虑障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李一花说,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在面对社交场景时会感到不适,害怕陷入尴尬以及被人评判,除了心理上的紧张不安,还会伴有脸红、发抖、心跳加速等表现。

研究显示,社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2%,通常始于童年或青春期,大多数人在20多岁之前就已发病,小部分人会在成年后患上此病。有些人可以确定社交焦虑开始的时间,并将其与特定事件联系起来,也有人无法确定起源。

据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天有数百万人遭受“社恐”带来的破坏和创伤性。美国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将社交焦虑症列为国内第三大心理障碍,仅次于抑郁症和酗酒。

2020年,社交平台探探联合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面向探探平台内18岁至35岁的用户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超4000份。结果显示超四成被调查者自称“社恐”,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问题。其中,17.7%的人表示“不敢和陌生人说话”,21.4%的人表示“在公共场合会感到紧张”,而20.7%的人则表示如果有社交活动会提前很久就开始焦虑。

现在,社交恐惧从医学概念演变为网络上大家互相调侃的梗。“‘社恐’一词其实被泛化了。”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看来,现在很多年轻人是和聊得来的人疯狂聊,聊不来就贴上一个“社恐”标签避而远之。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主任牟晓东说,与其说“社恐”人群有增多趋势,不如说更多人了解到自己可能有“社恐”倾向。“在过去物质生活尚不丰盈的年代,人们很难关注自己是否有心理障碍,而现代人对心理学科、对自己的认识都在加深。”

“我们不能将‘社恐’简单归因于内向或害羞,内向的人只是喜欢自己安静地工作,并不会害怕人,这要加以区分。”李一花提醒。

“社恐”人心里在想啥

为什么面对人群时就焦虑呢?刘利(化名)就是一名“社恐”人。“当我面对人群时总有焦虑心情,比如和同学聊天时,如果他没有对我刚才说的话做出回应,我就会认为,他是不是觉得我刚说的事情很无聊?久而久之,我就很害怕和人打交道。”刘利说,这种紧张和焦虑感让他面对人群时总想“逃离”。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刘利的心理活动可以被称为认知加工偏差。社交恐惧症往往与认知加工偏差有关,比如在面对社交人群时会夸大负面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或对模棱两可的情况作出消极的解释。

“社交恐惧症患者之所以在面对人群时焦虑,是因为担心自己举止失当,害怕被人群嘲笑或得到负面评价。他们也害怕自己内心的紧张不安被别人识破,进而得到负面评价。”牟晓东总结了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

“‘社恐’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社交中无法获得认同感,或者说害怕在社交中得不到内心希望的认同。”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系博士王明睿认为这和教育方式有关系。“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倾向于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认可,而不是鼓励孩子单纯地表达自我。”在他看来,这就使得孩子长大后对获得认可的需求非常高,一旦无法在社交活动中获得期待中的认可,就容易产生回避心态。

“社恐”需要治疗吗

“80%的‘社恐’人不必进行相关治疗。”这是牟晓东根据接诊经验得出的数据,“这部分患者虽然也有‘社恐’症状,但可以通过做不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减少社交活动频率等保持正常生活。”

那么社交恐惧症状达到何种程度应该求助专业人士?牟晓东给出一个判断标准:社交恐惧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且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

李一花说,患者在就医前也可以先做一些医院或心理机构发布的自测量表,判断自己社交恐惧症状的严重程度。

谈及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为何需要积极就医,王明睿解释道:“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病因都是极具个性化和偶然性的,对病因的深层探寻是一个高度专业的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士完成。”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往往还伴随着抑郁症。”牟晓东提醒,社交恐惧症状加重时,抑郁程度很可能也加深,此时患者应该再测一份抑郁程度量表,有问题及时就医,“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病因往往很复杂,需要由专业人士诊断。”

此外,药物治疗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不需要长期服药,但当有重要社交活动比如上台演讲时,可通过提前服药平稳情绪,这样上台后就不会太紧张焦虑。但要注意,患者不管是长期还是临时用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牟晓东说。

轻度“社恐”尝试自愈

如今,在社交网络平台给自己贴上“社恐”标签的年轻人中,大多症状较轻,没有达到必须就医的程度,但是像刘利一样,很多“社恐”人虽然表面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内心对愉快自如的社交活动仍有很大需求。

“程度较轻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以尝试脱敏治疗,也就是主动去靠近让自己感到恐惧的社交情境。”李一花建议,“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对社交情境的回避意味着患者永远无法脱离恐惧。也就是说,如果想消除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就应该先靠近恐惧。”

李一花举例说:“比如有些‘社恐’人害怕当众演讲,此时他就可以多靠近或经常接近有当众表达的情境,当真正发生时,如果并没有发生患者预设或想象的结果,那患者就不会再因当众演讲而过度紧张焦虑。这样的成功经验对患者的治愈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任何新的经验,那么恐惧就会一直存在。”

在李一花看来,现代社会需要展示自我的场景很多,如果“社恐”人总是用回避的方式躲在安全的“壳”里,很容易错失自我发展的机会。“一旦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社交模式改善了,那么他的工作和生活的质量都会有所提升。”李一花鼓励程度较轻的“社恐”人尝试自愈。

“社恐”人的自愈之路还可以搭配正念疗法,牟晓东补充说:“比如‘社恐’人可以经常冥想,多告诉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社交活动,进而拥有更积极的情绪。”他特别提到,“社恐”人不要总觉得别人正在关注和评价自己,给自己制造无端的焦虑。事实上,别人并没有那么的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切忌盲目往自己身上贴标签。

王明睿鼓励“社恐”人多参与可以表达自我的社交活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拥有适当而舒适的社交活动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当我们找到更好地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时,世界也会向我们展示更美好的一面。”王明睿说。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什么是黄河南展区

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防凌防汛问题,国家批准建设黄河南展宽工程,在临黄堤外修建南展堤,两堤之间的河道展宽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纸上的李白(四)2021-10-25 02:48
评论:(“社恐”原来真是病 终生患病率达12%,多数在20多岁前已发病)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