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关于高校与博士的话题舆论场大概有两点最为引人关注:其一,天才青年科研工作的少年得志;其二,在日益内卷环境中苦苦挣扎的高校青椒与博士的就业选择。天才如韦东奕的少年毕竟是少数,当我们关注博士作为一个群体的毕业去向时还是需要相关数据来呈现。被当代传媒所放大的“名校博士扎堆进入中学任教以及入职街道办担任社工”,可能并没有揭示出一个相对整体性的博士职业去向。
为了考察博士毕业生就业类型及去向,华东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卿石松, & 梁雅方在研究中根据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中有关就业的定义和统计口径,将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划分为工作、深造以及未就业三类;其中工作又包括协议就业、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等类型。
总体来看,在就业博士毕业生中,不计博士后工作的样本占样本总体的81.0%,继续深造即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样本占15.5%(国内升学及出国深造分别占11.1%和4.4%)。在工作样本中,协议就业占比最高,平均为75.6%。其他类型工作的占比依次为灵活就业、合同就业和自主创业。
从高校层次来看,原“985工程”高校博士毕业生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比例明显高于原“211工程”高校的毕业生。相对来说,原“985工程”高校的博士毕业生更倾向于从事学术职业,宁愿暂时从事临时性的博士后研究,以待稳定的学术职业机会。此外,从高校所在的地区差异来看,相比东部、中部地区的高校,西部地区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工作占比较高,而继续深造的比例较低。
博士毕业生就业类型及去向存在以下特征:协议就业占比最高,但灵活就业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自主创业比重最小;继续深造(博士后)成为博士毕业生就业新形式,尤其是对于高水平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而言。
就业单位的性质是对博士就业偏好的直观反映。从数据来看:高等教育单位、企业和医疗卫生单位是博士就业的主渠道,分别占43.9%、20.4%和19.9%。在企业单位中,国有企业的就业人数与科研设计单位基本持平,两者占比均为8.1%,是博士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博士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平均占比达到7.4%,成为博士生就业去向的新高地。
博士就业具有属地化特征且向北上广和东部地区集聚。博士毕业生在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就业的比例达到22.2%,加上东部其他地区的33.7%,博士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达到55.9%。
由于北上广等重点城市的高校和博士毕业生本来就多,北上广以及东部地区自然成为博士毕业生集聚的区域。
————————
参考文献&数据来源:
卿石松, & 梁雅方. (2019). 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及质量特征分析.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1).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10月21日电(记者周润健)“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0月23日12时51分将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