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梅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第四卷有一个绝好的句子,“瞧啊,她身上有多少片羽毛,羽毛下面就有多少只眼睛”。这么隽永的叙写是致流言女神的。她是一个怪物,享用这么精致优雅的字句,真不如让给英国的弗朗西斯·培根爵士(1561-1626),为他的《随笔》做一个恰当的导读标题。
这么说来,读者大致就明白这本书的思维魅力。学术界普遍认为培根爵士最大的贡献在于倡导科学方法,开经验实证之先河。他的哲学、科学、文学、宗教、历史和法学著述卷帙浩繁,博雅睿智。《随笔》被他谦逊地称为“学问余暇的戏笔”,只有五万多个单词、翻译成汉语不到十万字,但恰恰是这本书,开世界随笔之先河,五十九篇文章洞察世事,旁征博引,指导思想,摇曳生姿,四百年经久不衰。
《论复仇》中,作者说:“毋庸置疑,人若是有仇必报,品格不过与仇敌相当,但若是略过不较,品格便高出仇敌之上,因为宽宏大度乃是君王的气量,所罗门亦曾有云,‘宽恕旁人过失,便是自家荣耀。’”“即令有人纯因性恶而做恶,亦不过如同荆棘。荆棘以刺伤人,乃因别无所能。”有没有道理呢?很有道理。《红楼梦》里最言词锋利,语带讥诮的莫过于林黛玉。黛玉刚到贾府不久,周瑞家的捧着个大盒子挨个屋给姑娘媳妇送宫花,最后来到林黛玉处。黛玉讥讽她不是别人挑剩的也不会送给自己。周瑞家的无言以对。黛玉寄人篱下,自己一无所有,一针一线用的都是贾府的资源,下人慢待她,她除了荆棘一样竖起自己的刺又有什么别的办法呢?黛玉的反应恰恰验证了培根对人性的顿悟是多么准确。
《论死亡》中,培根认为相较于死亡本身,呻吟与痉挛、失色的面孔与哀哭的友朋、丧服与葬仪,桩桩件件都会使死亡显得分外可怖。2020年初,新冠疫情把死亡突然推到众人面前,很多人的生命戛然而止。有人毫无防备,心有万千不甘;有人眼瞅着亲人死亡,恨不得以身相替却不能够;大美逆行的医护人员不畏死亡,亲临武汉救死扶伤;普通百姓自我隔离,自己不想死,也不想看着别人死。据说欧美的死亡教育从幼儿园时代就开始了。中国文化对“死”非常避讳,不用说儿童,连很多成年人都没有思考过死亡,更遑论建立成熟系统的生死观。人们恐惧死亡,这可以理解。因为死亡一直是人类的未知领域,甚至是终极未知领域。对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惧是生命本能。没有人知道死亡后的真相,只见到若干死前痛苦的挣扎。仿佛人类因为生存享用了大自然太多的资源,所以临终前必须用痛苦为自己一次性买单一样。其实人在生死存亡之际,对生命与生活往往会有新的思考。如若这些思考能于人于己有些许启发,死亡带给我们的就不仅仅是不解与恐惧,而是宝贵的生命价值。
《论旅行》颇合当代中国人生活需求。对于年轻人的旅行,培根给出了七条建议:1.行前,须对当地语言有所了解。2.行前须有通晓当地风土人情的人随行。3.须携带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地图或书籍以便参考检索。4.须逐日记行。5.不应枯守一城一镇,遍览当地名胜后不要再耽延,不但如此,客居某城某镇时,还需逐次移居城中各处,以便广交朋友。6.须当谢绝同胞陪伴,在当地贤达盘桓处用餐。7.移居某处之时,须当取得引见书函,以便结交该处要人,借其助力观览欲观之物,知悉欲知之事。如此便可精简行程,广收教益。
《论财富》里培根认为,巨额财富并无实际用途,除了应付花销之外,多余部分不过是虚妄之物。被巨额财富出卖的人多,靠他买来出路的人却很少。《论真正的国力》里,培根认为金城汤池、充盈武库、良种骏马、兵车战象、粮草辎重,凡此种种都不过是绵羊身上的狮子皮,除非国民拥有坚毅勇武的体质与性情。《论友谊》里,他说,友谊的第一枚嘉果是调护情感的妙药,第二枚嘉果则是补益理智的灵丹。因为友谊不光能把情感的狂风暴雨变作和风丽日,还能把思维的混沌暗夜变作理智的朗朗天光。凡此种种妙言警句不胜枚举。读完一遍总感觉有不少思维的精光被疏漏需要一读再读。
1626年,65岁的培根为了实证雪对食物的保鲜效果,亲自在雪地里做实验,由此受寒不幸去世。凤凰合上了所有的羽毛,一并关闭的还有每片羽毛下目光灼灼的眼睛。
新闻推荐
近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匠心一号”16.09米超大直径盾构机在广州通过验收顺利下线,即将投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