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季招聘旺季,“教师热”再度引发关注。据报道,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近日参加深圳某重点中学教师岗位面试,发现应聘生物教师的7人中4人为博士,应聘化学教师的全都是博士。另据深圳中学介绍,该校去年共有66名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的新教师加盟,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及博士后占比超过40%,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占比超过50%。
此次“中学教师面试过半是博士”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首,可见“硕士博士应聘中学教师”仍然是引人注目的新闻。其实,这样的新闻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如2016年5月,北京某示范高中公示拟选聘16名新教师名单,包括7名硕士和9名博士,其中6名来自北京大学,2名来自清华大学,2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3名毕业于海外名校。
“高中聘用教师:全是硕博士,清北占一半”“硕士起步、博士扎堆,中学教师岗位究竟有多香”……硕士博士应聘中学教师一再成为新闻,不少人之所以觉得硕士博士毕业后到中学任教“不正常”,首先是认为中学是基础教育领域,一般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担任中学教师就足够了,让硕士博士毕业生特别是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到中学任教,对中学而言是典型的“人才高消费”。其次,不少人认为,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是受过高层次专业教育的高端人才,毕业后应当在科技创新、企业研发、学术研究等行业领域任职,到中学任教太“屈才”了。
无论是认为中学招聘硕士博士是“人才高消费”,还是认为硕士博士当中学老师是“人才浪费”,都是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人才工作的一种误解。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课程改革、考试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学生发展目标等多项改革全面推开,加之今年“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对中小学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等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育教学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完全“用得着”硕士博士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硕士博士毕业生在中学也大有用武之地,所谓“人才高消费”“人才浪费”都是伪命题。
在欧美发达国家,名校硕士博士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就职很常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提高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学历虽然不是衡量人才素质的唯一标准,但学历作为人才接受专业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的“证明”,是评价人才、选人用人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指标。今年4月,人社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科学合理设置招聘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当地实际需要,适当提高教师招聘的学历标准。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示范中学选聘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是符合本地本校实际需要、符合有关政策要求的可行之举。
名校硕士博士竞聘中学教师岗位,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严格落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低于4%”“教师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等法定刚性要求,中小学教师待遇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和学校有了更好的条件,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教师正在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对“硕博应聘中学教师”现象不应误读,更不应泼冷水,而应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把这件好事真正办好,并以此提醒公众持续关注加大基础教育投入问题,推动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落实。
一线城市的示范中学能引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前来任教,迈出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一步,但接下来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作为用人主体,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使用中的积极作用,优化人才计划,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做到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为“硕士博士教师”营造施展才能、锐意创新的舞台,让他们安心教书育人、潜心教学研究,努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学校充分做到了人才为本、用好人才,“硕士博士教师”切实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是对“人才高消费”“人才浪费”质疑的最好回应。
“名校硕博应聘中学教师”屡屡登上热搜,表明我国建设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取得积极成效,也表明这方面工作还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基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更上一层楼,适当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成为常态要求,到那个时候,“中学教师面试过半是博士”之类也就不再是新闻了。
(据《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新冠疫情增加饥饿人口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通过改变行为促进粮食安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发表视频致辞,呼吁通过改变行为促进粮食安全。古特雷斯说,约占全世界总人口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