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姜晓 通讯员 孙俊营)小小的不动产证书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办理一本证书仅仅是登记机构每天工作量的千分之一,但是每本证书都铭刻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改革创新、一心为民的印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让登记工作不仅有速度,还有温度,更有群众100%的满意度。
规范服务秩序
集聚工作合力
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伊始,经过合理布局调整,设置了涉税登记窗口、非涉税登记窗口、收费发证窗口等7个窗口,全力满足群众的登记发证需求。
为进一步规范秩序,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在窗口台面上整齐摆放办事指南等资料,前来办证的群众可以一目了然。此外,登记大厅还配置了自助查询机、叫号机、饮水机、填单台、老花镜、印台、中性笔等办公设备和工具。一切从细微入手,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还在工作推进中不断配优、配强窗口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队伍建设,很好的集聚并形成了工作合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效能
开展“减证便民”,取缔“奇葩证明”。对38项不动产登记业务认真梳理,除保留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要求提交的必要材料外,取消了房地产评估报告、白蚁防治证明、房屋维修基金缴纳凭证等没有法律依据的证明材料。
不断优化登记流程,压缩办理时限。通过不断自我加压、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优化登记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除非公证继承、受遗赠等复杂业务外,目前企业登记业务(不含抵押)、查(解)封、解押、地址变更、名称变更、异议登记、更正登记即时办结;非涉税抵押登记业务(抵押权首次、抵押权变更、抵押权转移)、转移登记、预告登记、非地址(名称)变更登记、在建工程抵押登记等登记业务一日办结。
创新服务亮点
实现便民利民
延时服务,方便群众。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只要还有取号的群众在窗口办理业务,即使到了下班时间,工作人员也坚持把业务办完才离岗。在业务办理高峰期,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已经成为惯例和自觉意识。
上门服务。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登记申请人,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由两名工作人员前去现场进行登记受理。
委托代理多形式。在登记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特定登记业务类型,一是受让方委托转让方,二是抵押人委托抵押权人,三是当事人共同委托第三方,可采取免公证委托的方式代办相关登记业务。
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先期掌握好情况,指导其准备材料,约定好服务时间,涉及业务从受理到办结,实行专人全程跟踪,保持与服务对象的联络,做好跟踪服务。
新闻推荐
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有一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邓颖超穿过的丝绵袄。这件看似普通的丝绵袄,背后有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