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2日,走进庐阳区三十岗乡桃蹊片区,空气中弥漫着稻香,收割机正在稻田中忙碌。为响应国家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号召,三十岗乡二级水源地保护区时隔10年后,在今年5月首次种稻,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打造千亩绿色优质富锌水稻实验基地,为合肥增加优质粮仓。
庐阳区农林水务局农业农经科科长孟斌介绍,三十岗乡地处“董大”两大水库上游,是合肥市最重要的水源地保护区。近年来,为确保合肥“大水缸”水质安全,三十岗乡进行了土地流转,逐渐退耕,保护水土原生态。
今年,为响应国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号召,庐阳区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和高等研究院所,共同研发优质富锌水稻,集成土壤改良培肥、使用生物营养强化绿色有机肥、节水灌溉等技术,首次尝试种植绿色水稻。今年5月,在三十岗乡播下徽软香1号、臻香丝苗等品种的优质水稻。在保护“大水缸”的同时,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该项目共占用农用土地1000多亩。
“为了保护水源地,我们在种植过程中坚持零农药、零污染。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诱捕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该项目负责人张军军解释,为了增加土壤有机质,在水稻种植前,他们先种植了油菜,用作绿肥还田。在种植过程中,利用生物技术诱捕成虫减少繁殖,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虫害。同时,技术人员在有机肥中增加矿物质元素,每亩地浇灌有机肥800斤,有效增加稻谷植株的锌元素供给,实现土壤质量提升、绿肥还田、作物提质增效、营养功能强化。
“基于优良作物品种选用、肥沃耕层、绿肥-秸秆还田轮作培肥、定向植物营养强化等绿色综合模式的构建,我们解决了粮食丰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的矛盾,力争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富锌水稻产品。”张军军表示,今年首次播种的水稻产量每亩大约500斤,相较于常规地区的产量,减少了一半。“这个产量是在我们的预期之内,因为不打农药,产量难免减少,但品质依旧能够保证。”张军军告诉记者,根据首割水稻的良好表现,未来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我们实现了肥料-作物-土壤的综合调控。用绿色功能种植,既保护了水源地,又增产了老百姓的米袋子。”
预计今年11月,三十岗乡产出的富锌大米就将上市。届时,市民就可尝到来自水源地保护区的纯天然优质大米。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新闻推荐
唐代实行以诗取仕,很多诗人因诗写得好而获得了一官半职。白居易16岁时,因应举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