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选专业是一件复杂的事,很多同学可能会“选错”专业。这里的“选错”,是指大一新生真正走入大学之后,发现所选专业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如果不退学复读,该怎么办呢?
第一条路
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转专业
通常而言,大学转专业是越早越好,越到后面,学校给的机会越少,并且对学生本人来说时间成本也越高。
每个大一新生都需要在第一学期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透彻了解所学的专业。其中包括未来都学什么课程,哪一门课比较难,毕业之后有哪些就业方向,需要怎样的专业证书等。通过这样的了解过程,大部分学生都会建立起一定的专业认同感,要么在这条路上继续发展,要么考虑转专业。
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转专业呢?每个学校的具体规定都有所不同。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在目前的专业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由于逃避困难才想转专业。
不少同学因为偷懒或者逃避困难而转专业,原因是在高中时老师常说“熬过三年,到了大学就好了”,结果上大学之后发现这样的生活是不存在的,每个专业都有相对难的地方。如果你是出于偷懒,不想面对困难而转专业,最后的结局就是——未来可能有一个更大的困难等着你。
当然,每个人的优势和长项、兴趣有很大不同,转专业的关键不是逃避,而是要选择自己热爱的。
什么是真正的热爱?热爱首先是比较了解想转的专业,愿意选择并承担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怎样了解想要转去的专业呢?可以“实地考察”,去你喜欢的专业课旁听,找这个专业的老师、学长了解情况,弄明白大学四年都有哪些课程,未来通往哪些职业,已经从事这些职业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避免再一次选错。
第二条路
考虑辅修或跨专业考研
大学转专业有一定门槛,也有一定的限制,如果不能转专业,可以考虑辅修的道路。也就是可以在满足本专业基本要求的情况下,选择再修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
有的学校还把辅修设置了两种,一种是修够学分就好,拿到辅修的证书。第二种是修够学分的情况下,还能完成毕业论文,就可以拿到第二个专业的学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量力而行。
第二学位也是一个学位,等于要多出一倍的时间来学习,学业任务比较繁重。当然,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如果能够在辅修课程中认真钻研,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未来在这个专业考研也是相对容易的,这样就能彻底切换到另外一个专业领域了。
第三条路
通过社会实践或者旁听
有一个案例,有一个同学本来在教育学专业,发现不喜欢,就转到了财务管理,还是不喜欢。正在郁闷时,出于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学校的模特社,发现这才是自己喜欢的,于是课余时间做了很多实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来毕业时就坚定地要走职业模特道路。
当然,无论是通过社会实践还是旁听的方式切换职业道路,都需要在原来的专业正常毕业,否则没有大学学历,也会是未来职业道路上的障碍。
最后,如果前面三条路都行不通,就只能努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了。其实,很多同学不喜欢本专业,往往是由于对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不够了解,实际上,专业并不等于职业,一个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可能多种多样,大家可以从老师或者学长的从业经验中,寻找可能的方向。
在大学期间,当你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要积极去寻找、探索、实践。面对“选错”,最糟糕的策略就是得过且过,消极怠工。本报综合
家庭教育
如何破解家长的“座位焦虑”
为严格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在2021年秋季新学期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但还是有很多家长为孩子坐在哪里而焦虑。座位究竟应该怎么排?有哪些好的方法和建议?
◆调查
近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就“编排座位”相关话题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近4000名参与调查的家长中,70%的家长曾因孩子的班级座位问题烦恼过。近九成家长希望孩子坐在班级前几排和中间的位置,49%的家长担心坐在后排、靠角落的位置会影响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和视线,23%的家长担心孩子受到淘气的同学影响。
家长为何如此担忧孩子的座位问题?调查显示,超七成家长认为班里有“黄金座位”,仅有6%的家长认为“学习成绩好坏与座位无关”。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表示,这种观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误区:“一旦成绩不好,孩子会认为是没有坐到‘黄金座位’导致的。”这折射出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成长的外部条件,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班级座位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有适不适合具体对象之别,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何谓适合的?既契合学生的身体条件不影响视听,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和谐自在的同伴关系。”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教师郑英表示,家长并不全是在意座位本身,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老师“看见”,只要老师关心每一个学生,家长自然会消除顾虑。
“家长不必过多担心孩子的座位问题。适应不同座位、不同同桌下的有效学习,对孩子也是一种促进和锻炼。”浙江省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田冰冰认为,座位和成绩的直接关联不大,与成绩有着更直接关联的往往是学生的学习状态。
◆建议
如何保证班级座位公平公正?在调查中,超六成家长支持“开学时按身高安排座位,平时定期轮换”及“根据孩子们不同的性格和习惯,科学地安排座位”。
田冰冰建议,首先要让座位流动起来,通过左右循环、前后循环等方式,保持调整的固定节奏。其次要让座位的安排更趋向合理,均衡组合班内学生,发挥不同学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重庆兼善中学蔡家校区教师吴小霞分享了“梦想合伙人”的编位方法。首先,通过投票选出能在班级各方面起带头作用的“梦想引路人”,让其自选团队位置。其次,全班同学分析自我优势及弱点,以及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合伙人。再其次,双向选择,组成梦想团队后,决定如何组合位置。
针对许多家长不乐意孩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现象,郑英分享了自己编排座位的小妙招。在郑英的班上,班级最后一排被赋予了特殊定义:只有比较自律的、个子偏高的班委才能轮流坐。于是,在全班形成了最后一排就是“标杆”的共识。“其实‘座位问题’,也包含了同学之间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郑英认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学会与同伴交往。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郑州9月27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3万多年前的人类住在哪、悬崖边的“豪宅”有多大……2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