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刊的人,大都希望刊名的字体和设计能体现出较高的审美价值。为此,很多刊物的主办方都请社会名流题刊名。当代著名记者、新华通讯社原社长穆青也题写了很多刊名。作为新闻界大家,穆青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书法造诣也颇为深厚。有人评价穆青的书法有股浩然正气,自成面目。他注重运笔的刚柔相济,在变化中求统一,风格明快、俊逸劲挺、洒脱自如。近年我收集了7种由穆青先生题写刊名的刊物:《中国记者》《资料卡片杂志》《中国传媒科技》《新华诗叶》《老年生活》《瞭望之友》《周口师专学报》。
《中国记者》月刊是新华社主管主办的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注重前瞻性,坚持丰富性,体现学术品质,在业界、学界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1987年1月,新华社将社内三个面向全国的业务刊物《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合而为一,以《新闻业务》为基础,创办了《中国记者》。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融三刊精华于一体,实行“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的编辑方针,在同类刊物中显示了独树一帜的特色。《中国记者》刊名由穆青题写,创刊号还在头条位置刊发了该刊记者就新华社改革问题专访穆青的文章,题为《在改革中发展 在发展中改革》。2001年穆青撰写的《我的记者生涯》系列文章12篇在该刊连载,每月一篇。
凡治学严谨的人,都有在日常学习中养成搜集和积累资料的好习惯,通过归纳整理自己掌握的大量资料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研究。重视积累资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是否具有良好学风的重要标志。创刊于1983年的《资料卡片杂志》,是由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主办的资料类综合性半月刊。它以卡片形式排版,荟萃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军事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精华,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兼具知识读物和工具书的双重价值,被誉为“浓缩型百科全书”。著名作家蒋子龙称之为“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学”。
1991年新年伊始,穆青为《资料卡片杂志》题写了刊名,他要求杂志“博采各家之长,办出独家特色”。1996年夏,《资料卡片杂志》从内蒙古迁至北京,改由新华社办公厅主办。自2000年起,《资料卡片杂志》并入半月谈杂志社。2009年7月,杂志彻底改版并更名为《品读》,同时明确了新的办刊方向,即办一本既好看又耐品、既能陶冶情操也能启迪心智的精品期刊。创刊于1993年的《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的实用型科技刊物,自2001年第2期起更名为《中国传媒科技》。该刊从信息技术促进媒体行业整体进步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与深度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积极推动学界和业界的交流,为传媒行业的改革发展服务。自2002年第1期起,该刊启用穆青题写的刊名,直至2003年第12期,整整两年。而在此前后,刊名均为常规印刷体。
新华社历来有文化兴社的宝贵传统。1987年10月,由穆青、缪海棱等老一辈新华社领导创办的诗刊《新华诗叶》,旨在为新华社职工打造一方精神文化家园。历经18个寒暑交替,到2005年底《新华诗叶》出版至第35期时停刊。2014年10月,停办达8年之久的《新华诗叶》正式复刊。《新华诗叶》对丰富新华社记者编辑们的文化生活,发挥了良好的浸润作用;并在社内外日益打出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推出了一大批诗人诗作,部分名篇佳作广为传诵,不少诗人已在当代诗坛享有知名度。为给离退休老同志开辟一块文化园地,新华社离退休干部工作局主办了《老年生活》内刊,1986年创刊,至今仍按月出版。
1981年初,新华社创办《瞭望》月刊。1984年1月《瞭望》周刊正式出版发行。《瞭望》是新华社举全社之力创办起来的,其时,社长穆青倾注心力最多,从瞭望周刊社成立起,他一直兼任着周刊社社长。1992年他从新华社社长岗位上离休后,仍继续担任了一段时间瞭望周刊社的社长。为加强编者与读者、作者之间的联系,瞭望周刊社办了一本内部刊物《瞭望之友》,穆青题写刊名。
穆青是河南周口人,对家乡感情极深。1982年当了新华社社长后,他把家乡河南定为自己的采访和调查研究基地,每年都要回去一两次,把对故乡和人民的赤子之爱,洒进中原大地的每一处山水。他讴歌家乡英模,关注家乡发展,也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周口市的周口师范学院,始建于1973年,历经周口师范学校、周口师范专科学校、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穆青为该校早年办的学术刊物《周口师专学报》题写了刊名,后来又为该校校报《周口师院报》题写了报名。
新闻推荐
这是鱼塘边的水产养殖气象自动监测站。“坐在空调房里,用手机就可以控制投料机自动投料,还能做水体溶氧、鱼塘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