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中国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在合肥

来源:合肥晚报 2021-09-02 09:21   https://www.yybnet.net/

○上世纪90年代的合肥联合大学(资料图片)

○1985年合肥联大与德国下萨克森州签署合作协议(资料图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正式批准成立合肥联合大学的批复》(1983年)

○中共合肥市委《关于要求改变合肥联合大学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1989年)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合肥联合大学进一步扩大中德合作办学进行“3+1”人才培养模式教改试点的批复》(1998年)

1980年,合肥联合大学创办。这所大学不仅像它名字一样,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联合创办的,而且,创办之初即实行“收费走读、统一招生、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办学方针,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创新。

合肥联合大学这样创办

说到合肥联合大学的创办,首先就要提到一个人——首任校长杨承宗。

1911年9月5日,杨承宗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47年在巴黎大学师承居里夫人的长女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1951年秋回国后,先后担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室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研究室两个研究室主任,是我国放射化学奠基人。1958年,杨承宗调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主任;1979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说来你可能不信,创办合肥联合大学的想法竟然来自于杨承宗不经意中听到的同事之间的一段对话。1979年8月,在安徽省召开的一次高等教育发展会议上,参加会议的几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老师在会间休息聊天时,有几句话飘进了杨承宗的耳朵。“你的孩子今年考上大学了吗?”“咳!别提了,只差0.2分。”说者伤心,听者揪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杨承宗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高考择优录取这条很好,但能精确到0.2分吗?上世纪70年代末,累积了多年的中学毕业生同时进入高考场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些人免不了一时失误,而那很可能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于是,杨承宗萌发了一个设想:能不能给那些分数接近高考录取线的学生提供一个深造的机会呢?就在这时,1980年6月13日方毅副总理视察安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体师生大会上,他指出,要千方百计地实验和探讨改革的途径,创造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和办法,广开学路。这番话让杨承宗备受鼓舞。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正式提出了在不增加国家负担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合肥地区高等学校的师资、设备优势,创办一所自费走读大学的设想。

据档案记载这一设想经《光明日报》1980年6月23日首次报道后,一些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都纷纷赞同。于是这年7月,关于成立一所自费走读大学的议题摆到了省领导的办公桌上。8月,省政府批准成立这所大学,并请杨承宗出任校长。杨承宗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校名。当时提议的校名有很多,但按杨承宗的设想,这所大学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联合创办,再加上抗战时期有个西南联大,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大学合办而成,办学效果很好。为体现联合办学的精神,于是学校定名为“合肥联合大学”。1980年10月11日,合肥联合大学第一批新生开学典礼举行,从此中国有了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

实行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

据相关资料记载,合肥联合大学开学后,当时学校全部的家当就是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借来的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几张办公桌、包括杨承宗在内的6名兼职人员。

但就是在这样的简陋环境中,杨承宗带领下的合肥联大实行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首先,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时任合肥市委书记郑锐兼任董事长,这是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一种创新;其次,学校没有校园校舍,所有教学都是“联办”,教学穿插在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大等的教学空当完成;第三,没有固定的师资队伍,所有的教师都是从合肥地区十多所高校中择优聘用,并邀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学者,如任之恭、钱致榕、龚升、杨纪珂等来校讲学;第四,学生全部走读、自主择业,改变了当时普通大学包吃、包住、包分配的做法,甩掉了沉重的后勤包袱;第五,国家部分拨款,适当收费,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国家单一投资的体制……这些改革措施,特别是适当收费、毕业后自主择业等,在今天来看是再平常不过的做法,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可是开了先河。

这一点在档案中也有所体现。“合肥联大一定要继续坚持联合办学的道路,坚持收费走读、统一招生、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办学方针,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依托,同时合理利用合肥地区各高等院校在师资、设备方面的潜力和有利条件,把学校办成一所多学科、多层次的全日制综合性走读大学。”在合肥市档案馆馆藏的1983年11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正式批准成立合肥联合大学的批复》中这样写道:“招生主要面向合肥地区,亦可招收部分在合肥能自行解决食宿的本省外地新生,逐步面向全省……各科类专业,都要根据安徽省经济、社会和技术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在《关于正式批准成立合肥联合大学的批复》中,我们也能看出学校的“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以及“师资、设备和经费”问题,“学校设董事会,由合肥市、合肥地区有关高等院校、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董事会决定办学的大政方针和其他重要事项。校长、副校长和教务长在董事会领导下,负责主持和管理学校日常工作。”“合肥联大实行教师聘请制,同时逐步配备一定数量的水平较高的基础课和实验课专职教师……合肥地区各高等院校可与合肥联大签订联合办学合同,在师资、设备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办学经费从省市补助、社会资助和学生缴纳的学杂费中解决。”

因此,初期的合肥联大学生有着一个显著特点:几乎都是本地人。他们和初中、高中时期一样,每天晨起上学,傍晚放学,有的中午也回家吃饭……那么,这种教育模式的效果如何呢?在合肥档案馆馆藏的1989年10月10日中共合肥市委向安徽省委呈报《关于要求改变合肥联合大学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中,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目前该校设有中文、经济、建筑、化工、机械、电子、外语等7个系和1个基础部,至1988年底,在校本、专科生共达2247人,中专生82人,教职工206人,其中教师140人,另有兼职教师250余人。截至1988年,已建成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各一幢,学生公寓二幢,合计27000平方米;学校还拥有世界银行贷款156万美元和联邦德国提供的140万马克的仪器设备。”

从合肥联大到合肥学院

除了“收费走读、统一招生、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办学方针外,合肥联大还有不少创新之举。

从档案中我们了解到,合肥联大在办学之初,实行“省和合肥市双重领导,以市为主”的领导体制。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合肥联大的领导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在1997年4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合肥联合大学领导体制问题的批复》中就指出,“同意将合肥联大领导体制调整为由合肥市主管和领导。领导体制改变后,合肥联大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仍由省教委归口管理与指导,同时仍然享受和省属全日制高等院校相同的待遇。”

1985年,根据安徽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结为友好省州联合声明的精神,合肥联合大学成为德国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高校之一。而这种合作一直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1998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同意合肥联大进一步扩大中德合作办学规模,与中德合作共建的贸易经济、应用生物化学、微机控制技术和房屋建筑工程等四个专业,从1999年开始进行“3+1”办学模式教改试点(即3年理论教学,1年实践性教学)。并于1998年12月24日下发了《关于同意合肥联合大学进一步扩大中德合作办学进行“3+1”人才培养模式教改试点的批复》。

改革中诞生的合肥联大,一直走着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特别是专业设置按照社会需求,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合肥联合大学和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

40多年来,从合肥联大到合肥学院,学校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如今的合肥学院,更是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改革和实践,为区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被教育部总结推广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当然,学校的发展一直在继续。2020年12月22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0年拟申报设置本科学校的公示》,其中就有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在合肥市制订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指出支持合肥学院建设合肥大学。

□程堂义

新闻推荐

中共一大纪念馆 开讲《青春之中国》

新华社上海9月1日电(记者郭敬丹)开学第一天,中共一大纪念馆响起“上课铃”。1日,纪念馆推出全新情景党课《青春之中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在合肥)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