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媒体刊文追忆袁隆平叫停玉米稻:“我不能不对农民负责!”

来源:澎湃新闻 2021-05-24 18:02   https://www.yybnet.net/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24日上午在长沙举行。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24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刊发文章《尊重科学真理 力行实事求是——忆袁隆平先生二三事》,作者李浩鸣曾担任中国科学报社湖南记者站站长、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他在文中表示,自己“20多年来与袁先生交往、向他学习请教、采访报道他的科研与生活经历的无数画面历历在目”。袁隆平(右)接受李浩鸣采访。《中国科学报》 图

袁隆平(右)接受李浩鸣采访。《中国科学报》 图

在这篇回忆文章中,李浩鸣提到了袁隆平坚持真理、叫停玉米稻,为农民挽回损失一事。

文章透露:1993年10月,一个重要的农业成果鉴定会在长沙召开。由我国18位知名农业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原湖南农学院采用浸胚法将玉米DNA导入水稻的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

袁先生也是鉴定组专家之一。

这项研究把玉米的优质基因转接到水稻上,目的是提高单产,并首次解决了水稻大穗、多穗与高结实率三者难以统一的矛盾,产出的水稻具有米质较好、田间抗瘟性较强等特点。有人称之为遗传工程稻,也叫玉米稻或者玉米遗传稻。

专家组对此项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内许多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湖南省的一些领导同志也表态要大面积推广。一时之间,跑到原湖南农学院和试验农场购买玉米稻种子的农民络绎不绝,连校门都被前来买种子的自行车、小货车、拖拉机堵死了。因为稻种供不应求,种子价格被炒到每公斤远超100元。

看到这种情况,袁先生觉得大有问题。因为这项研究还停留在试验阶段,只可小面积试种,不能大面积推广。他说,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栽种这个品种,而且这个品种在栽培技术上有特殊要求,很多农民根本来不及掌握,弄不好就会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袁先生马上写了一封信,要秘书送到湖南省某报科教部,请他们发表,赶快制止这一急于求成的行为。

秘书小心提醒他:“您是第一个在鉴定书上签字的,现在却反对玉米稻,如果实际上没问题,岂不是砸了自己的名声?”

袁先生一听很生气:“他们没有经过大面积推广试验,技术上还不成熟,老百姓播了这样的稻种肯定受害啊。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不能不对农民负责,不能不对政府负责!”

但秘书送过去的信,该报并没有发表。于是袁先生又马上将信直接送给湖南省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

直到当年12月30日,袁先生撰写的《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一文,终于由湖南省农业厅专门发函,向各地州市转发。

大部分玉米稻种子得以追回。可袁先生此举令学校有些人深感不满。其中缘由可想而知。

不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人的不满变成了感激。因为之前没有追回的那部分玉米稻种子后来出现了产量低、不稳定的现象,一批批农民到学校闹事。最后还是有关部门出面予以赔偿。

了解内情的同行说,如果不是袁先生坚持真理、叫停玉米稻,农民的损失和学校的麻烦就更大了。(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李大钊公祭仪式上唱响《国际歌》

1927年4月29日,38岁的李大钊被秘密杀害于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他的灵柩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整整6年后,才得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媒体刊文追忆袁隆平叫停玉米稻:“我不能不对农民负责!”)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