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有
教师要不要批评处罚学生呢?笔者以为,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实施批评惩罚,以达到警戒和教育的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何况是一群懵懵懂懂、接受教育学习的学生呢?因此,教师作为教育者,职责所在,必须严格管理学生。严格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批评惩罚。
然而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经不起一点挫折和批评。再者,一些教师担心批评处罚学生后遭遇追责,背上罪名而得不偿失,导致不敢严格管理学生,更谈不上批评惩罚学生了。其实小孩的心理还是纯洁的,毕竟他们涉世未深。只要我们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全心全意地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讲究惩罚的艺术,就一定能正确拿起批评的武器,教育好学生。
处罚的原则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爱”为前提。惩罚学生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能带有歧视性的动作和言语。课堂上,批评学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当教师从学生的动作和神态中感觉到学生已经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时,应停止对学生的惩罚,不能一味地看重学生口头上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
二、掌握事件的真相,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能惩罚学生。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何况还是未成年人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能随便惩罚学生,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的真相,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矛盾的对象,确定犯错误的学生,从事情发生的根源上批评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
三、不能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来惩罚学生。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莫以学习成绩论“英雄”,成才成人更重要。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更多一份爱心。更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作为依据来惩罚学生。
四、惩罚学生要依照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为标准。学生能不能惩罚,惩罚轻重如何?都要依据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好朋友。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情趣、爱好、兴趣以及身体状况,理想追求,意志愿望。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惩罚方式。
五、不能以威胁或恫吓的语言和动作来惩罚学生。惩罚学生的目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能像警察对待罪犯,经理对待员工那样管理和惩罚学生。去年11月发生在湖南沅江的弑师案,就是因为当时班主任鲍老师采用威胁和恫吓来惩罚学生。学生朱某不写作业,可以询问学生不做作业的原因。而不能以“不写就转班”,并打电话告诉其父母来威胁学生。结果,学生朱某接受不了这样的挫折,拔刀刺向自己的班主任老师。这不能不说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一个悲剧。
六、以“正面教育、赏识教育”为主,能不惩罚,就尽量不惩罚。任何人,包括我们教师,总喜欢听赞美、表扬的语言,不爱听鞭笞、批评的语言。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就说明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做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个孩子用石头砸人,陶校长就叫这个孩子待会儿到他的办公室去。孩子忐忑不安地来到校长室,发现校长不在就在外面等。过了一会儿,陶校长来了,孩子看到陶校长没有批评他,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说:“你来了,我却迟到了,奖励你一颗糖。”孩子愣住了,陶校长又摸出了第二颗糖,说:“刚才我错怪你了,你是干部,在管理其他同学,再奖你一颗糖。”孩子拿了两颗糖感到很羞愧,连忙诚恳地承认错误。于是陶校长又给了他第三颗糖:“能自己认识到错误,再奖你一颗。好了,我的糖分完了,你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你可以走了。”瞧,陶行知先生就这样用了三颗糖,三言两语就教育了这个学生,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大声的训斥,但相信这个孩子再也不会犯相似的错误。
七、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切不可大发雷霆。学生是受教育者,犯错误在所难免。而教师是教育者,对待学生的错误用不着大惊小怪,应理智、清醒地对待问题,切不可大发雷霆,恶语伤人。
八、不要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的人品混为一谈。惩罚学生,要就事论事,要对事不对人,不要涉及学生的家庭、父母以及学生的人品,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九,惩罚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家长的情感和意识影响了学生的一生。没有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惩罚学生,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老师必须与家长做广泛而深层次的交流,深得家长的信任。这种情况下惩罚学生,使家长觉得,教师的批评与惩罚真正是教育子女的一剂良药。如果家长不信任老师,老师惩罚了学生,会被家长误认为老师有意和他的孩子过不去,把老师的批评教育看成老师的刻薄。
惩罚的方式
一、民主式惩罚,让学生自己选择惩罚的方式。惩罚学生,是教育学生,必须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心服口服了,才愿意接受教师的惩罚,而让学生自己选择惩罚方式,更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用幽默化的方法化解矛盾,让惩罚变得简单。学生在校期间所犯错误大都是一些小错,例如抄作业、讲话等,因此,老师不能小题大做。笔者上课时,曾遇同桌二位同学在桌下窃窃私语,就停下课来询问他们讲什么。其中有个同学生气地说:“他说下课的时候,想拿刀杀我!”笔者大声地笑道:“他连一只鸡都不敢杀,还想杀你,真是个笑话!”接着,他自己也笑起来,并羞愧地说:“我真的不敢杀鸡!”我就是用这种方式化解了两位同学的矛盾,稳定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秩序。笔者记得上小学时,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陈老师惩罚我们既幽默有趣,又实在有效。学生迟到了唱一支歌,如果自己不会唱,可以请班上的同学跟你一起唱歌;家庭作业没有做好,要帮助课代表检查全班同学的家庭作业;书没有背好,第二天早读课,必须带全班同学一起读书;上课吃东西,那么下课时到老师办公室吃更多的东西……这样的惩罚方式,其实学生反而不会反感,还能起到作用。笔者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好玩有趣的。
三、批评学生,避免直接冲突,可请第三方出面。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性格、情趣、脾气千差万别。老师很难驾驭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如果老师批评学生时学生顶撞老师,老师应立即停止批评,可请第三方出面。其实,学生的违纪和叛逆行为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除了当事老师、班主任外,其他的老师、家长、校长、同学在其中的调停环节也很重要。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学校、家长、社会的配合支持,教师一个人很难带好一个班级,教育好一个学生。教师要取得学校、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在社会上赢得好的荣誉,必须先与学生打成一片,喜欢上学生,喜欢教育这一份工作和事业,真正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老师在批评和惩罚学生时,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相信日久见人心,家长和学生会懂得你的良苦用心的!
新闻推荐
我们经常说“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这本是一句励志的话,可是换一个场景换一个人群,就不一定了:对于孩子来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