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绘
近来,北京多个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的总咨询台、窗口等位置,陆续出现一些标识牌,赫然写着“办不成事”等一些字样。它们是办事机构针对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所开辟的专门渠道。(3月9日《北京日报》)
诚然,“办不成事”只是极少数,但把办不成的事办成了,意义不小。因为它不仅能为办事群众提供疑难问题咨询服务,还为群众送上一份安心,让群众心里有底:普通窗口办不成的事,还有“办不成事”窗口兜底。
建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是群众和企业的期望,也是形势的需要。各级政府提供的政务服务努力实现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方便快捷,实质回应着民生期待。当然,深化“放管服”改革绝不能止步于既有成绩,要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因此,“办不成事”窗口的设立能够帮助破除阻碍居民办成事的隐形壁垒,增强了群众办事便捷度,真正将群众“办不成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更优质地服务群众,无疑是“放管服”改革的示范典型,这种创新实践值得推广和各地借鉴。 (程汉鹏)
新闻推荐
在智能化的浪潮下,长城汽车通过推出咖啡智驾踏上了智能驾驶的新征程。3月10日,长城汽车以“永不停歇的大脑——咖啡智驾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