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健身热潮开始横扫大江南北

来源:济南日报 2021-03-11 11:07   https://www.yybnet.net/

如果从1999年浩沙在内地开第一家健身房开始算,中国的健身热潮,已经持续了20余年。在发达国家已经普及的白领健身热潮,开始横扫中国的大江南北。中国人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说这是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毫不为过。我们渴望能够过上自律的“新生活”,并进而能够获得一种“新自我”

健身成为生活的“重要元素”

澎湃新闻发表张丰的文章说,2018年冬天,我突然对自己极为不满,不光是体重,还有那无尽的饭局和美食,都让我厌倦。于是我一边减肥一边爱上了跑步。每次跑步结束,在跑步软件上点了“结束运动”,看着那些自己曾跑出的“图案”,就会有一种复杂的感觉:既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欣慰,又有一种正在掌握什么的幻觉。通过跑步我逐渐明白,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至少还能够掌控自己的身材。

如果从1999年浩沙在内地开第一家健身房开始算,中国的健身热潮,已经持续了20余年。在发达国家已经普及的白领健身热潮,开始横扫中国的大江南北,每一个城市都有很多健身房。过去两三年,这一趋势似乎加速了,在我家楼下方圆一公里内,就有四五家之多。“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的声音此起彼伏。

中国人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说这是中国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毫不为过。曾经人们总是以胖为美,能够“吃胖”近乎是一种成就。如今,节制饮食则是最有共识的政治正确了。不管是“每日一万步”的晒步数,还是追求马拉松的苦行,或者是晒出精心P过的健身房照片,都是在体认这种新的生活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好身材花钱花时间,并把健身作为生活的“重要元素”。一个充满希望的健身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渴望过上自律的“新生活”,并进而能够获得一种“新自我”。在20年代的中国,这一进程将会持续加速。

世界在悄悄奖励爱运动的人

樊登读书(ID:eadingclub_btfx)发表蒋小志的文章说,苏东坡大家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个运动达人。他在给朋友程正辅的信中写道:“晨兴疾趋必十里许,气损则缓之,气匀则振之,头足皆热,宣通畅适,久久行之,当自知其妙矣。”

爱运动的人和不运动的人,过的是两种人生。爱运动的人,大多都很热爱生活。有个朋友,疫情期间在家重了10多斤,复工以后,她每天下班就换上运动衣,去户外跑一圈。刚开始,她只是单纯地想减肥,可没想到在减肥的同时,生活还附赠了她一些小礼物。她变得比以前更阳光了,举手投足间也增添了更多自信。最近,她还学起了摄影,跑步的时候常常顺手拍一些风景,并在朋友圈分享。

喜欢跑步的人,踏下的每一个脚印、看过的每一次风景,都是对自己的塑造;喜欢游泳的人,拍打出的每一片水花,都像是向上的浪潮;喜欢健身的人,在每次的自我超越中都藏着一个愈发自信的自己。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世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

为什么很多人佩服坚持运动的人?有个回答一语中的:“因为能坚持运动、克服懒惰的人,都是真正自律的人。运动不难,难的是持续。能坚持到底的人,骨子里都有常人所不及的坚毅。”爱运动的人,大都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村上春树曾说过:“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人生也像一次酣畅淋漓的运动,刚开始跑慢一点没关系,坚持下去,你终会收获这世界给你的奖励。让“高级的”欲望牵着走

有人说,人应该“摆脱多巴胺的控制,追逐内啡肽”。你想要什么,得到了,身体就分泌多巴胺,让你快乐,这是一种奖赏机制。而你做一件事非常痛苦呢,身体就分泌内啡肽,让你不那么痛苦,这是一种补偿机制。打游戏就会分泌多巴胺。而健身会分泌内啡肽。还有人说,低级欲望通过放纵就能得到的;而高级的欲望是需要克制才能获得。大吃一顿,放纵就行了;而想减肥获得好身材,那得克制才行。自己爽了,身体会分泌多巴胺。而通过克制和努力,获得了某个结果,不仅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补偿你,整个社会也会肯定你。这种欲望,当然可称之为高级欲望。

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在缓解精神负担方面,相对于不锻炼,进行热门的团队性运动,跟个人年收入增加17.5万元(25000美元)的效果差不多。

电脑死机后,重启就能恢复如常。大脑也是这样,运动就是它的“一键重启”功能,通过各种复杂机制,让人立刻心情舒畅。研究者发现:当被试者跑步半小时后,他们血液中“内源性大麻素”含量比跑步前增加了30%。内源性大麻素是人体可以自然分泌的,与大麻中的大麻醇相似,能让人产生欣快感的物质。它就是把锻炼与快乐链接在一起的一个原因。此外,针对锻炼跟快乐之间的联系,科学家们还有许多的猜想,比如内啡肽假说、单胺假说、BDNF假说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只要知道:运动通过多种机制能够让我们快乐。

锻炼能减轻人的精神负担,不过,跑步骑车打篮球,到底哪个最有效呢?研究者们比较了不同运动类型和精神负担的关系,最后发现——参与团队性运动(如篮球、羽毛球等各种球类运动)最能减轻人的精神压力,骑自行车的效果仅次于它。怪不得大多数人都更喜欢打篮球、踢毽子、跳广场舞等体育活动,但同样能锻炼身体的扫除、搬家、晾衣服,却没那么招人爱。

新闻推荐

对标对表找差距 民主测评促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杨晓晶)“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立行立改,提升工作标准,做政...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岁月忽已晚2021-03-11 10:00
评论:(健身热潮开始横扫大江南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