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带来了“向村卫生室投放‘康复健康小屋\‘的提案”。她希望,全国69万个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今年70岁的凌锋,不仅是神经外科的顶尖专家,还是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和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会长,因成功治愈被诊断为“脑死亡”的凤凰卫视主播刘海若,而被众人熟知。多年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让她对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次凌锋之所以提出“健康小屋”的提案,与她在医疗扶贫过程中的见闻有关。凌锋了解到,在农村尤其是易地搬迁安置点,有不少老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服务的需求巨大。而多数村医受医疗水平的限制,加之村卫生室里也没有配置康复器材,难以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健康小屋项目由中国志愿医生团队与中国残联康复协会联合技术平台服务商共同启动。凌锋建议:在人口超过1000人的大村,特别是贫困户搬迁安置点的卫生室设立“康复健康小屋”,小屋内配备10种康复器材、3种理疗仪、心电图机、血压计、智能投屏彩电等器具。全国招募中国志愿医生,主要是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在每个康复健康小屋设立康复定点工作站。
提案中,凌锋明确写道,动员社会组织、公益团体集资捐赠“康复健康小屋”。而且,就在春节前,第一批5个“健康小屋”已经在江西上饶横峰县建设完成。但凌锋觉得,“健康小屋”建设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这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也需要村一级医生的执行和实施。
凌锋最希望的就是,利用“康复健康小屋”切实帮扶村医,把村医纳入网上寻医问药网络,提高村医水平,守好老百姓健康的头道大门。今年的两会上,凌锋在提案中强调,加强对村医的培训,给村医定级。
按照凌锋的设想,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全国曾经的贫困村可以建立约3万个“康复健康小屋”以及中国志愿医生的工作站,此后一步步向全国更广大地区推进,把“康复健康小屋”变成慢性病防治的前哨单位、科普宣传教育的基层点、残疾人在家门口的康复治疗点,真正保障“人人享有康复的权利”。(央视)
新闻推荐
“农业芯片”——种子的问题,在今年两会广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多名代表委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