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5000米、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年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这里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县——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一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用这句俗语来形容双湖,再合适不过。在这里,有一朵“邮花”默默奉献青春,被双湖县1.4万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雪域信使”。她就是双湖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全国劳模益西卓嘎。
邮政所来了新员工
2005年7月的一天下午,一位瘦弱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麻袋,在双湖邮政所门前张望,瘦削的脸上挂着些许疲惫。
一会儿,从邮政所里走出两名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道:“你是益西卓嘎吧,欢迎你的加入!”
走进邮政所,眼前的情景让益西卓嘎惊呆了,“室内的陈设简陋不堪——一个办理业务的柜台、一张堆放邮件的桌子和一把椅子,再没有别的东西了。”
初到双湖,益西卓嘎首先要面对生活上的不便,“那时,我住的是借来的杂货间,吃的水要等运水车送来,或者到10公里外的河里去打;填饱肚子的只有糌粑、牛羊肉,蔬菜、水果想都不敢想。”
恶劣的条件让益西卓嘎有些犹豫:要不还是回老家吧?但她很快想起与家人道别时,邮递员父亲江巴的叮嘱:“邮递员职责重大,一定要好好干!”
她下定决心:在双湖干出成绩来。
安顿下来后,益西卓嘎才发现,自己是双湖邮政所成立以来的第3名员工。在此之前,邮政所长期只有两个人:所长卓美、职员松地。两人都不识字,送邮件时,要先找人识读,弄错邮件是常有的事。
于是,益西卓嘎到岗后的第一件事,是教同事认字。渐渐地,投递工作的错误率大大降低。
“双湖需要我”
有人曾形象地形容,西藏邮政的普遍服务是邮政人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这话一点不夸张。到了漫长的冬季,双湖的气温有时会降到零下40摄氏度,邮递员面临的是生命的挑战。
2010年11月的一天,益西卓嘎和驾驶员嘎尼玛到措折强玛乡投递邮件时,途中突遇暴风雪,大雪很快铺满了眼前的世界,也困住了邮车。更要命的是,通讯设备也没了信号。
“我和司机又困又冷又饿,但是不敢打盹。在寒冷的野外,一旦睡熟就可能再也醒不过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益西卓嘎仍心有余悸。
暴风雪无情肆虐,黑夜很快来临,气温也越来越低,两人在漆黑长夜中煎熬。
所幸,天亮后,嘎尼玛徒步走了20公里路,终于打通了求救电话,两人脱离险境。
常年的劳苦奔波,益西卓嘎的身体垮了,肾炎、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缠身。
爱人心疼地劝她:“要不申请调去低海拔地区工作,实在不行,辞职回拉萨重新找个工作。”
可益西卓嘎却说:“我亲身经历了这里邮政的发展,双湖需要我。”
“心中有火一样的热情”
“我刚来时,双湖邮局只有报纸预订一项业务。后来,我们先后开通了汇兑、包裹、函件、报刊、集邮、农牧区乡邮通信、邮件投递、代收费和网上购物等便民惠民业务。”2014年,益西卓嘎担任双湖县邮政局副局长。新岗位赋予了她更大责任,也给了她更大动力。
措折强玛乡2村的次仁卓嘎,是一位年逾古稀的孤寡老人。自2010年与老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后,益西卓嘎经常到老人家中拉家常,帮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一次,双湖县下起了数十年一遇的大雪,益西卓嘎不顾外面齐膝的大雪,给老人送去了食物,让老人感动不已。
老人丹培是一名电工,靠帮村民修电器维持生计。益西卓嘎见他生活捉襟见肘,就耐心教他“邮乐购”技能。如今,丹培老人每月通过电商平台的收入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
有人问益西卓嘎,“5000米海拔、15年坚守、疾病缠身,值得吗?”
她的回答是:“在双湖很少见到树木和绿色,是邮政人为这片荒凉的地方带来了一抹绿色;在双湖很少见到人群拥挤、热闹非凡的场面,但我们心中一直有一团火一样的热情。”
新闻推荐
记录三个家庭的困境与成长校校和妈妈。《我不是笨小孩》海报。导演李瑞华、樊启鹏。作业本格子中那歪歪扭扭的汉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