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司有珍和队员们清扫雨东村卫生死角。(左一为司有珍)
司有珍:“爱管闲事”的志愿者 群众喜爱的“贴心人”
记者 张令琪 通讯员 唐成云
2月19日,农历大年初八。早上7:30的时候,雨山街道半山花园社区84岁的司有珍奶奶和一起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队员们”陆续出现在雨东村集合点。新春的暖阳射在楼宇间,将雨东村的地面照得亮堂。司奶奶和队员们先是相视一笑,互相拜年,然后各自默契地拿着扫帚和簸箕,边唠唠过年期间的家常,边开始了“地毯式”的卫生清扫工作。
把社区的事儿当自家的事儿
为了大年初八“开工大吉”,司奶奶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想到过年期间大家玩得尽兴,她觉得有必要提前去看看小区卫生环境。于是,大年初七这天,她劝说腿脚不便的老伴儿不要老躺在家里,和她一起在小区里散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她留心观察哪里比较脏,哪里是打扫重点。一圈下来让老伴儿哭笑不得,直说“你这哪是陪我散步,分明是为了勘察地形”。司奶奶也不辩解,笑着打哈哈:“是散步的同时‘顺便’看看。”
花坛缝、马路边,但凡是物业打扫过程中遗漏的卫生死角,司有珍都带着队员们“火眼金睛”将它们清扫出来。从雨东村40栋到61栋,每一处地形都深深烙印在司有珍的心里,她总是就地取材,看到掉在缝里不好扫的垃圾,就用小树枝掏出来再扫掉。“去年雨东村老旧小区改造,把沿山那一条杂草丛生的路做了硬化,现在干净多了,改造后的小区更好打扫了。”
做志愿服务活动又不发钱,为什么一干就是好多年?面对这样的疑问,拥有41年党龄的司有珍总是淡淡一笑:“我是苦日子里泡大的,深知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有共产党才有我的今天,不做点事儿感觉对不起党组织。”司有珍奶奶曾患阿兹海默症,可当病情好转后,她却主动要求参与到社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中来,拿起扫帚,为社区的爱国卫生运动添一份力;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她更是天天来卡点执勤,社区书记怕她累着,劝她回家休息,可她把社区当家,坚持留了下来。“社区干净漂亮,人住着也舒心,把社区的事当自家的事儿来办,那事就好办多了。”
“爱管闲事”却也会巧化难题
如此“爱管闲事”的司有珍没少被老伴儿“吐槽”。“他说我这样爱管闲事,怕不是要被人骂、被人打,我跟他说,我管闲事那都是有‘技巧’的哩!”一聊到“管闲事”,司奶奶的话匣子一下子便打开了。她回忆起自己有次在公交车上,对面坐着一对爷孙俩,小孙子吃剩的橘皮,老爷子随手就丢在地上,司有珍看见后,对老爷子说:“橘皮可是好东西,捡起来拿回家晒干后泡水喝,止咳平痰还助消化,关键还有助于环境卫生。”老爷子听后连问司有珍是不是医生,她笑着摇摇头,可老爷子还是把橘皮捡了起来,司有珍扭头跟小孙子说“你看,爷爷多棒!”
一段简短的对话,既避免了不文明行为,又化解了一场尴尬,还为小朋友树立了好榜样。这样的状态也是司有珍的日常。平日里,遇到窗口乱扔垃圾的现象,她会写纸条贴门上给予提醒,遇到乱扔烟头的男子,她会在四下无人的时候上前和声细语地劝说。在她富有感染力的劝说下,不文明的行为变少了,社区环境卫生也越来越好。
司有珍还有个习惯,随身带副手套,遇到垃圾就捡起来丢在附近的垃圾桶里。她严谨的性格也带到了志愿服务工作中,不仅精选扫帚的样式,还用铁丝把扫帚头绑得更密实,为的就是不放过任何一处烟头或纸屑。“我跟队员说每周五早上打扫一次卫生,要求八点到,咱不能迟到,没想到队员们都非常配合,全都七点半就来了,这么长时间没有一个人退缩,就算下毛毛雨,只要扫得动,大家都坚持扫。”司有珍说起队员来也是既骄傲又怀有歉意,“有的队员有高血压、糖尿病,就天天把药带着,不让他们来还不行。你别说,长期打扫卫生对身体也有好处,大家这精神头也不一样了。”
身为雨东第六党支部书记,司有珍在做好卫生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宣传工作。她在当选支部书记之初,为做好本支部工作,认真走访每一户党员的家,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掌握了解每个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向每位不能前来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我希望通过我小小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感受到文明卫生的重要性,让半山花园社区越来越好,也让我们这座全国文明城市越来越美。”
新闻推荐
2月19日,农历春节复工第二天,新近成立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总站新闻采、编、技术人员一行十余人赴江西省融媒体推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