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头衔,昂贵的定价,难免让一些消费者对母婴护理产生超出“护理”本身的期待,这或许也正是部分月子中心用来吸引消费者的诱饵,可这份期待却与行业管理现状越来越不匹配。
据报道,1月27日,家住广东佛山的梁女士在当地医院产下一女婴,1月31日出院后入住当地一月子中心。2月6日,女婴在月子中心出现腹胀、呼吸急促等现象。2月10日下午,女婴症状加重,送医后出现感染性休克,经两次转院治疗后,目前仍在ICU抢救。近日,梁女士一方已向当地12345投诉。
梁女士认为月子中心至少存在几方面的过错: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专业能力不足;监管失责,造成感染风险;实际未做到合同承诺的部分服务。而月子中心一方则认为,他们从未推卸责任,目前感染源还不确定,月子中心的服务内容以合同为准,该中心只提供健康管理咨询和母婴保健服务,对于新生儿出现严重感染并不负有责任。
目前,关于佛山梁女士的孩子是否确系月子中心失责而严重感染,尚无确切结论。不过,在感染源还未得到判断的情况下,梁女士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月子中心也是人之常情。任何一个花高价购买月子服务的家庭,都有理由期待产妇和婴儿获得优质、周到、舒适的照护,更不用说安全是一切的底线。当这一切美好的期待变成了ICU外的痛心时,孩子家人的怨怼未尝不可理解。
客观地说,实付3.6万元的月子中心远不是市场上最昂贵的选项,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元的都有。遗憾的是,消费者默认的“一分钱一分货”的市场定理,却屡屡被现实打脸。多年来,月子中心存在定位模糊、准入门槛低、行业标准粗疏、欠缺有力监管等问题,最终让一些消费者变成了冤大头。
据媒体采访的业内人士透露,月子中心按规定不能有医疗行为,因此不属于医疗行业,卫健部门对其没有管理权限。而市场监管机构在发放执照之后,往往很难有效跟进对机构经营过程进行监管,存在“监管盲点”。拿梁女士入住的月子中心来说,其官网资料称该月子中心拥有妇产科医师、中医师、儿科医师、儿童康复治疗师、助产士、护士以及婴儿睡眠指导师、育婴师组成的高素质专业团队。或许正是这样的“专业”,让一些消费者觉得贵的价格是合理的。
可不管广告多么天花乱坠,经营范围依然只能是“健康管理咨询和母婴保健服务”。看到“医生和护士”,切莫就把“健康管理咨询”理解为“问诊”。婴儿不舒服了,如果是在家,父母们一般会去医院看病检查,但是在月子中心,可能更容易依赖那些有着各种头衔的“专业人士”拿主意,更何况,这还是付了高昂费用的“健康咨询”。如此一来,“专业”的头衔,昂贵的定价,难免让一些消费者对母婴护理产生超出“护理”本身的期待,这或许也正是部分月子中心用来吸引消费者的诱饵,可这份期待却与行业管理现状越来越不匹配。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马青
新闻推荐
这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样,属于问者自问。花开即凋谢,但所有的花都开得毅然决然,毫不犹豫地绽放出全部的美丽。没见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