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璐璇
2021年的春节,很多人都响应政府“就地过年”的倡议,往年在新年假期总是稍显冷清的上海,今年可谓热闹非凡。记者注意到,除了上海博物馆、豫园、朱家角古镇等传统热门景点外,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红色地标”同样迎来大批游客。建党百年即将来临之际,不少人选择感受红色文化,过一个不一样的红火春节。
参观“红色地标”的青年人很多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目前仍在修缮中,但前来拍照留念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我家就在附近,平时没事都会过来看一下。”一位老先生对记者说。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给刚上小学的儿子拍照,一边拍照一边给孩子讲解中共一大会址的历史。“虽然现在进不去场馆,但还是想带他来实地感受一下。我们说好了,等新馆建好开放以后一定还要过来。”这位母亲笑着说。
尽管是在过年期间,可纪念馆修缮工程现场依然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记者了解到,预计整个修缮和新建展馆工程将在4月份完成,新的纪念馆可能在今年5月试运行,“七一”前正式开馆。
老石库门建筑是独具海派特色的民居形式,也承载了深厚的红色历史。从中共一大会址所在的树德里,到中共二大会址所在的辅德里;从位于南昌路100弄2号的中国共产党发起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到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点点星火从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老式弄堂里发出微光,最终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漫步在淮海中路上,如果不是沿街的弄堂大门一侧挂着的纪念馆标牌,记者险些就要错过隐藏其中的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百年之前,有8名进步青年在这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在此开办,许多爱国有志青年从这里走出,之后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因为这段历史,所以这座纪念馆相比其他“红色地标”也更加洋溢着鲜明的青春气息,馆内运用了多媒体、电子游戏等多种新型科技手段,还专门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寓教于乐,让游客得到了更好的参观体验。记者注意到,来此参观的青年人尤其多,记者在现场就偶遇了一群选择就地过年的“90后”。“过个红色春节特别有意义,这个纪念馆还用了蛮多高科技,很有氛围!”一位年轻女孩对记者表示。
上海创新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新推动红色旅游繁荣发展。除了修缮革命旧址、新建纪念设施,遍布整座城市的许多革命遗址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整理和修复。2020年7月,上海特别编制了《上海市保护建筑中的红色印记》地图,从上海市保护建筑中遴选出71处红色印记进行编号和记录。新春假期中,也有不少市民游客按图索骥前去打卡。
记者在多伦路文华名人街上就遇到了不少前来打卡的游客,这条L型的小马路不长,蜿蜒幽静,当年却汇集了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就在多伦路上。一路漫步,街道两旁各种不同风格的老洋房鳞次栉比,它们有的曾经是名人故居、商人私宅,如今则大都成了普通民居或是摇身一变成了医院、咖啡馆等,只有门口的“优秀历史建筑”铭牌和上面的二维码默默记录着它们各自的历史,很多游客在闲逛时都会去扫码了解建筑历史。“比起去热门景点人挤人,逛逛这种小马路感觉更有意思,好多房子都标有二维码,扫码还有语音讲解,逛街都能长见识!”一位年轻的90后小伙说。
在上海,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根据上海市最新复核统计,上海现存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上海解放这段时期内的各类红色资源612处,包括旧址、遗址497处,纪念设施115处,红色基因镌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间,流动在老式弄堂里,早已融入城市日常。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旅游趋势更热,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走进“红色地标”,了解红色历史,红色基因也必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并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中新网海南保亭2月17日消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7日发布“2·15”沉船事件通报,称该县毛感乡毛拉洞水库区域2月15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