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钱培坚 通讯员裴龙翔)“从事相关电子信息的技术人员却只能参加‘维修电工’工种的技能等级考试。”近日,上海市人大代表郑君锋在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上提交的《关于解决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工人职业等级评定困难的建议》中,以其所在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为例,描述了一线技术人员面临的“没有专业匹配的技能等级可认定”的烦恼。
无独有偶,上海市政协常委、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黄红代表上海市总呼吁有关部门要通过确权、赋能,为劳动者和中小企业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方面的专业化服务。
当前职业技能从“鉴定”转为“认定”,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上海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并起到很好的作用。在肯定成绩之时,黄红也直指问题所在:面对由政府承担向市场、企业主导转变,认定工作也出现一些新问题。
首先是行业有空白。随着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产业也由于新技术的加入而衍生出新工种、新门类。例如,国家已发布了“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门类,线上学习需求也催生出大量“在线学习服务师”,然而,目前这些职业都还没有技能认定标准。
其次,技能认定标准滞后也是目前制约认定工作的重要因素。已有的认定标准中,有些与职业(工种)实际发展变化不相适应,认定标准跟不上行业的整体发展。此外,加强机构建设也刻不容缓。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月份,上海市有技能认定机构78家,相比其他一些省市,仍存在机构供给不足、结构上非公企业和职业院校占比偏小的问题。
上海市总所做的大会发言梳理了亟待加强的措施,例如对承担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自主开发新行业技能认定标准体系的机构给予一定补贴;加强监管,建立定期绩效评估审核机制;对非沪籍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可享受区域专用特殊人才落户等待遇。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2月1日消息,黑龙江今天召开疫情防控发布会,回应有关父母就地过年留守儿童如何安置的问题:①春节前,对父母双方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