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汽车十六团,乘“长江支队”为代号的军用专列从南京下关北上抗美援朝。我团入朝后归属志愿军后勤部一分部建制,主要负责把战争物资从铁路与公路连接点的三登交通枢纽运到前沿阵地。美国妄想切断志愿军钢铁运输线,断绝我前沿阵地的粮食弹药,因此三登地区就是敌机狂轰滥炸的重中之重。
我们团的汽车材料仓库设在石棉矿洞里。我时任团技术处油材料员。
记得一个漆黑的夜晚,我们开车去大站油库领汽油回来,我坐在后车厢运载的油桶上。突然,一架敌机飞临上空,扔下一枚重磅炸弹,顿时土石被抛到二三十米的高空,然后像拳头般大的土石块纷纷落下,我只觉得头部被重击了一下,感到晕眩不已。战友们赶紧把我送到住地,直到第三天我才清醒过来。
到了1953年夏季,志愿军发动了强大的金城反击战。随着志愿军在战场上不断高歌猛进,前方所需的物资骤增,我们也更加忙碌起来。车队的战友们冒着敌人的扫射轰炸,将武器弹药和补给源源不断送往前线,不少同志因此牺牲在路上。
当时,“喀秋莎”火箭炮是先进武器,志愿军为使其能充分发挥威力,一般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投入使用。为了保密起见,在运输过程中,我们提到“喀秋莎”只能用“胡萝卜”作为代号,不准呼其真名,否则以违纪追究责任。
在金城反击战的关键时刻,志愿军后勤部司令部直接布置任务,五连挑选优秀骨干同志和车况良好的嘎斯51型车15台车执行此项特殊任务。每台车装运8个 “胡萝卜”,冲过多道敌机封锁线,在12小时内准时、安全运达伊川里前沿阵地。 胡政生
新闻推荐
在1月31日于广州举行的“广州实验室科技助力基层疫情防控万里行”启动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