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蒋兆和的生死之交 80年前昆明湖覆舟惨剧

来源:成都日报 2021-02-01 02:25   https://www.yybnet.net/

舒又谦、刘禊甫、孟淑芸出演《牡丹亭·学堂》

1940年4月7日,国画大师、四川人蒋兆和等七人结伴春游颐和园,在昆明湖上泛舟赏春。船至铜牛附近,湖面突起怪风,一时巨浪滔天,瞬间掀翻小船,七人全部落水,最终三人溺亡,其中就有我的祖父。这件匪夷所思之事,惊诧北平,不但改写了父辈一代的人生,甚至成为我偶然来到这个世界的引子。

昆明湖上的覆舟惨剧

小时候家人很少提及祖父,仿佛他不曾存在过。家里没留存祖父的照片或任何遗物,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已20几岁快出国时,才第一次看到祖父的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还是祖母闺蜜保留的。

祖父舒又谦,满族,旗人,老家辽宁复县,离世时年仅40岁,留下尚年轻的祖母和最大才6岁的五名幼小子女。祖父的意外离世导致舒家从此家道中落,也彻底改变了父辈们的人生轨迹。大姑早早辍学参加工作,父亲和两个叔叔不得不去外地求学谋生。

关于祖父生前的最后一天,从祖母和父辈们只言片语的回忆,加上当时北平各报的报道以及当事人回忆文章等资料,可以大致如拼图一般还原出那一天诡异的因果经纬。

1940年4月7日星期日,颐和园昆明湖上发生了覆舟惨剧,船载六男一女,四生三死。死者三人分别是我祖父舒又谦、财商学校教员杨毅庵、青年会事务主任、话剧演员赵希孟;幸存者四人:艺专教授、画家蒋兆和,摄影家、协和医院职员蒋汉澄,报人兼记者李进之,协和医院女护士、赵希孟的妹妹赵梅痕。

这年清明节,蒋汉澄、李进之、蒋兆和等在青年会聚餐,约定星期日一起去颐和园摄影,祖父在旁听说,也加入他们。周日一早,兵分两路,在颐和园门外的小饭馆会合。乘公交车的舒、蒋、杨三人在饭馆里用饭,骑车后到的四人又饥又渴,坐定加餐,赵希孟吃得兴起,提议再来四两白干。

酒足饭饱后购票入园。据蒋兆和《三溺士和四共生》叙述:“大家欢欣鼓舞,穿林越阁,沿溪过桥,夹岸而行至石舫小息,此时已是下午一点余钟也,而舒杨赵三君不知何以转念划船。此时游人众多,赵君巧与售船票者为熟人,故得通融,而他人不胜为我等羡慕,既已登舟,恰可容坐七人。”“当船离岸时,并无大风,波浪极微,吾等并非有意冒险。不料将约廿分钟之后,赵君之桨竟向湖心而划,此时风浪渐觉稍大。心中虽稍忐忑,尚能言笑自若,舒君云双‘蒋’在此有何畏哉!(两位蒋姓,寓意双桨)。当时船头为风所吹,总向于出事地之铜牛处……浪头之高足有丈余,兼之湖岸弯曲,有回浪相碰,旋风紧急,情绪紧张,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此时岸上已立有百余人观看,余亦大声谓同侪曰:倘船一翻,务必握着船沿(舷),就有生命。话才说完,一浪打来,众人之衣襟尽湿,顷刻之间二浪翻来,船已满水,登时船身下沉,第三浪,则由吾等头上滃下,船即跟着倾翻,于是吾等七人同时下水……”

沈平子的《蒋兆和昆明湖中死里逃生》叙述了善后事项:获救之蒋兆和、李进之、蒋汉澄及赵梅痕四人,被闻讯赶来的青年会职员及协和医院救护汽车运送进城,住于协和医院。至于遇难三人遗体,傍晚始打捞上岸。4月22日下午,三溺士的追悼会在灯市口公理会堂举行,有各界六七百人参加。

媒体对事情经过的描述出现了几种不同版本:除了基于突起狂风,回浪导致翻船之外,还有因操桨者赵君醉酒操作失误,以及船上唯一赵女士因换座位或去抓被风吹掉的手帕而导致游船失去平衡。另有文章描述,在最后的危急关头祖父吟诵古诗:“船至十七孔桥下,陡然狂风大作……舒又谦曰:‘古诗有云:双桨风横人不渡,翠楼依梦可怜霄。’但话音未落,猛一个巨浪打来,舟覆人坠……”难以想象祖父会在惊涛骇浪中吟诵这似乎一语成谶的古诗。

青年热血 热爱文艺

祖父虽然与老舍(舒庆春)同姓,但不在同一旗,没有亲戚关系只是发小。他供职于北京青年会所,会所的四层大楼在当时的北京是屈指可数的高大新式建筑,有当时北京唯一的室内体育馆,还有小礼堂,经常举办各种名家讲座、体育培训、绘画摄影艺术展览等,会员曾多达20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体育设施变为东城区体校,礼堂变成了红星电影院。

祖父作为青年会总干事,做了很多事,如编辑《北平青年》周刊、《北平围棋社特刊》。1935年初成立摄影艺术团体北平银光社,他是创始人之一。翌年举办系列义展,除北平外,还去太原和保定巡回展出义卖。义卖所得悉数送给那些冰天雪地中浴血抗战的绥东战士。“给那些正在冰天雪地里为我们拼命的同胞们吃一杯热水,助助他们沸腾的血。”其他回忆文章也多有提到祖父一直利用青年会的平台为抗日救亡力量提供支持。祖父和同僚友人一起,尽自己微薄之力为民族救亡做过一点实事。

祖父酷爱演戏也长于写作,这不但给了他丰富多趣的生活,也收获了难得的友谊。祖父与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一代宗师的蒋兆和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死之交。祖父看过《蒋兆和画集》后深受触动,写了一篇画评,发表在1940年1月30日《实报》上,认为这是“艺术与生命交流之画”。两人因此成为亲密的朋友,直到在颐和园昆明湖二人同船阴阳两分。事后,蒋兆和为祖父等人写了一篇悼文,又举办义卖,为遇难者家属筹款。

祖父在戏剧领域也十分活跃。当年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主任王文显写了一部讽刺喜剧《委曲求全》,“北平青年会剧团排演了这部讽刺话剧。导演由王文显、李健吾担任;关教授由舒又谦饰。林徽因担任舞台美术设计,演员全部穿中装,1935年3月在协和礼堂公演,轰动了文化界。”祖父还常常客串京剧演出。胡适在《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一文中就引用了“舒又谦、刘禊甫、孟淑芸之《牡丹亭·学堂》”为例。祖父还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剧作家佟晶心的戏曲论著《新旧戏曲之研究》作序。

家族羁绊 父爱缺位

根据祖母和姑姑们的描述,祖父毕业于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酷爱藏书。祖母言及祖父喜欢读报,每去报亭,必搜罗当日各种报纸成一大摞夹在胳肢窝下,匆匆回家即读,而且他非常喜欢整洁,每晚不把所有东西都收拾摆放整齐是不会睡觉的。嗜爱藏书读报以及偶尔写作这几点,在父亲身上也可以看到,令人感叹家族血脉的羁绊和遗传的力量。

祖父意外离世时,父辈五人尚年幼,对他的印象都不深。父辈自幼缺失父爱,对各自的人生亦有很大影响。多年之后,父母将刚出满月的我托付给外人抚养,我两岁以后又送回北京由祖母和两个姑姑抚养成人,而妹妹更是托付给山西农村人家抚养了几年。之所以这样,除了父母自身工作安排之外,可能也由于父亲在父爱缺失的环境下长大,没有足够的自信为人之父,而有意无意选择了逃避。多年之后,当我在日本有了两个儿子,心中早已笃定,和妻子一起坚持自己带孩子,让父爱缺位的遗憾不再轮回。

当年祖父一家住在朝阳门内烧酒胡同,是一个独门两进的四合院。祖父离世后,一家人搬到朝阳门南小街羊尾巴胡同(后更名阳照胡同)的一个小院,后来父亲和两个叔叔先后去外地求学谋生,而我则是在这个小院里出生、长大,直到研究生毕业后出国。小院北房一墙之隔住着著名京剧演员梁小鸾,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夏夜在院子里乘凉,可以听到北京站的报时钟声伴随着隔壁传来梅派青衣师徒传承的雍容妙韵。祖母在这里一直住到1995年离世,承载着家族三代人人生故事的小院,也在2002年随着朝阳门南小街东侧的拆迁而消失。

重游颐和园

颐和园昆明湖一直是我家的伤心之地,父亲一辈从来不去颐和园游玩。小学时学校组织春游颐和园,家长还让我请假不参加。时过境迁,在不了解祖父的故事之前,我不知去了多少次颐和园。在清华念书时,也未料祖父竟然曾在隔壁燕园上过学,后来还在清华园同方部登台演过话剧。

祖父的潜在影响是长期的。从少年时期开始,作为长房长孙,我一直感觉到承受着一种来自祖母和其他长辈们的莫名期待。人过中年,我开始有意识地了解有关祖父的一切,却发现家族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有如梦幻泡影,雾里看花,后来读了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方如醍醐灌顶。

多年之后,也是在风和日丽的人间四月天,我们一家四口回北京探亲,带两个小儿子去了颐和园。他们正处不知疲倦的年龄,在长廊、万寿山不走寻常路,登梯爬高,摸爬滚打。待穿过十七孔桥,来到铜牛前,两个孩子突然安静下来。他们坐在埠头台阶上,伸手探入湖水……我默默看着眼前的情景,内心如昆明湖面一般彀纹平静。

舒奕/文

新闻推荐

65岁大爷在长白山拍到野生紫貂特写

扫码观看视频回放1月31日,一段“男子在长白山拍到野生紫貂”的视频走红。记者了解到,视频拍摄者叫万兴富,今年65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蒋兆和的生死之交 80年前昆明湖覆舟惨剧)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