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哈密,室外气温零下20摄氏度。从项目指挥部到勘察点的路上,起伏的山丘,茫茫的戈壁不断掠过。忽然,一片高大的树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下车,步入路边树林,树木筋骨突凸,树纹粗糙,但挺拔地生长着。当地人说,那就是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的胡杨树。
将淖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长430公里。由于工期紧,寒冬时期,项目指挥长杨力正带领项目组成员行走在戈壁滩上进行勘察工作。
冬季勘察,项目组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严寒。戈壁滩上,一天中最高气温是零下10摄氏度,项目组早上出发,傍晚返回时的气温大概是零下20摄氏度。
为了做好保暖工作,项目组成员往往全副武装。普通的保暖衣物,站在室外不足5分钟就会被全部打透。项目上流传着顺口溜:“戈壁勘察有三宝,手套、秋裤和棉袄。”棉手套、棉帽、加厚羽绒服、两条秋裤是标配。即便这样,在勘察中往往也会感到寒风刺骨。
原本希望中午的时候会暖和一些,谁知没盼来气温升高,却盼来了大风。戈壁滩上的大风由于没有遮挡,风速极快。在上一个土坡时,孙嘉玮的帽子不小心被刮掉,一下子吹出去好几米。孙嘉玮捡起帽子,拍了拍上面的沙土继续勘察。又一阵大风吹来,将他手中的勘察计划表吹走了,等他反应过来,计划表已经被吹得不见踪影。
为了保存勘察记录,勘察人员往往用手机记录勘察影像。在寒风中,李再松的手机被冻得关机了。他拉开胸前的拉链,把手机放到胸前捂暖后继续记录,谁知不一会手机又被冻关机了。
路只能勉强称得上是“路”,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无法将车开到指定的勘察点。“越野车只能开上一段距离,后面的路程全需要步行。勘察完一个点后,再返回来去下一个勘察点。”李光耀说。
在满是粗沙、砾石覆盖的戈壁滩上行走,一脚踩下去就会陷到脚踝的沙土层,像长出手一样拽住勘察人的脚。
在一次勘察过程中,越野车司机一个不留神,把车卡在了凸起的河道上。茫茫戈壁滩没有信号,一旦车辆陷在戈壁滩中,得承受夜晚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紧急情况下,今年刚入职的李光耀拿起越野车上的备用铁锹开始为越野车清障,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化险为夷。回到车上的李光耀坐了好一会儿才长舒一口气。
“在这个地方做勘察,就不能有畏惧心。你要有坚持,要有耐力,然后还要认真心细。”项目总体翟鹏程说。铁路建设勘察设计先行,在勘察的过程中,勘察队员没有落下任何一个路口、风力发电机、建筑物等,将勘察内容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外业调查本上。
远远望去,戈壁滩上是几个忙碌的身影。寒风中,他们或俯下身子寻找里程桩,或用冻僵的双手记录工点信息,但无论什么姿势都保持着昂扬的姿态。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勘察人,不正是戈壁上挺拔的棵棵胡杨吗?
傍晚回到项目指挥部,体力透支的勘察队员从寒冷的环境中一下子到温暖的房间,沾床就能睡着。直到行政总体段奇勇看到谁没按时吃晚饭,到宿舍去把人叫醒。
“边防区域、新冠疫情、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都让我们赶上了,衣、食、住、行、安全一样都不能落。刚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真是求爷爷告奶奶,才把大家安顿好。”作为项目先遣队员的行政总体段奇勇微笑中又带着些心酸。
戈壁滩上生态脆弱,考虑到黄羊、野骆驼等野生动物穿越铁路时易受伤,勘察项目组在设计铁路时,每隔一段距离辟出一条野生动物专用通道。此外,还巧妙地利用地基钻孔设置饮水点,作为野生动物的饮水地。
“哪怕我们重新走一遍勘察的线路,也要把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好。”项目指挥长杨力说。
面对艰苦的勘察环境,铁道总院党委在将淖线项目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党小组组长翟鹏程以“党员身份永远不能忘”为主题,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在整个勘察过程中,我们20多名员工,没有一个人因为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喊过苦喊过累,更没有人掉链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王富庆说。
勘察人把对家人的思念写在月光里,把爱写在归队的晚霞里。
勘察队队员翟高波的第二个孩子还有20天即将迎来预产期。“我老婆现在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是我有工作也没有办法。希望能够赶上宝宝的预产期。”眼睛有些泛红的他说完望向窗外的戈壁。
新闻推荐
18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表示,我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已经完成了初次评审。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初步评审,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