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十年禁渔”对长江意味着什么? 专访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

来源:宜宾日报 2021-01-07 00:4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专访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

□新华社记者 王辰阳

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

长江千百年来养育了华夏子孙,大家的努力又将为长江的水生生物赢得宝贵的10年休养生息。处在时间节点,很多人不禁想问:为什么要实行长江“十年禁渔”?为何是10年的时间长度?10年后长江会有什么改变?日前,记者专访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

从长江“无鱼” 到长江“无渔”

未来10年长江“无渔”的背后,是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如何理解“无鱼”呢?

曹文宣说:“通俗的理解,就是渔民按照传统捕捞的方式、工具,已经捕不到鱼了。我们再不保护长江,资源以后就很难恢复了。”

曹文宣指出,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特有鱼类180余种。但是目前长江每年的天然鱼类捕捞量已经不足10万吨,而我国每年淡水鱼品的产量是3000多万吨。这表明,一方面长江里的鱼儿数量岌岌可危,另一方面长江“十年禁渔”不会对老百姓的餐桌产生大的影响。

“禁渔不仅是保护鱼类的举措,而且是关于修复长江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的问题,这将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曹文宣说。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长江“十年禁渔”将是重要举措之一。

禁渔为何要10年之久?

长江禁渔为什么需要10年的时间呢?曹文宣表示,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等鱼类通常需要生长4年才能繁殖,连续禁渔10年,它们将有2至3个世代的繁衍,种群数量才能显著增加。野生鱼类种群的恢复将有利于长江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并为养殖鱼类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其实从2003年开始,长江干流和一些重要支流就实行了每年3个月的春季禁渔,后来又延长至4个月。但是曹文宣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每当休渔结束,无节制的捕捞立刻出现,“迷魂阵”“绝户网”捞起了刚刚生长几个月的幼鱼。这些小鱼以每斤5毛钱左右的价格出售,成为养殖饲料。长江渔业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恢复。

从2006年开始,曹文宣首先提出要实行长江“十年禁渔”,他通过学术报告会、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建言献策。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长江“十年禁渔”制度。

安置好渔民 10年后要可持续捕捞

“我国作出长江‘十年禁渔’的决定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曹文宣坦言,曾经还有渔民给他写过联名信,直言“十年禁渔”将断了他们的生路。

曹文宣说:“我了解渔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但是竭泽而渔对他们来说也并非好事。中央和地方政府花了很大力气,做好退捕渔民的安置工作,希望上岸后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作为和鱼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学家,曹文宣见证了长江几十年来的变化。他告诉记者:“20世纪60年代,我在江西湖口调研,经常能看到上百斤的青鱼,现在都看不到了。2000年以后,白鱀豚、白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相继功能性灭绝,让人心痛。”

长江的鱼类休养生息10年后,还可以恢复捕捞吗?曹文宣表示,10年后,长江应该可以实行可持续捕捞,简单理解就是“捕大的、留小的”,捕捞的方式、地点、数量等都要有严格的规定。

“禁渔的目的不是说不吃鱼,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吃到更好的鱼、更长久地吃鱼。”曹文宣说。

新闻推荐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倡议——“带着民法典回家乡”

据人民网消息近日,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向全国民法学研究者和法学专业学生发出倡议:岁末年初,“带着民法典回家乡”,广泛开...

相关推荐:
冬季带娃的误区2021-01-07 00:36
猜你喜欢:
评论:(“十年禁渔”对长江意味着什么? 专访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